-
日期: 2025-06-21 | 來源: 國家人文歷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2025年6月11日,位於太平洋沿岸的卑詩省(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伯納比市宣布,將於11月15日就1892年至1947年間實施的,針對華裔的歧視政策正式致歉。

19世紀中後期,成千上萬的華工遠渡重洋,以血汗乃至生命鋪就了太平洋鐵路,不僅物理上貫通了加拿大東西海岸,也為卑詩省於1871年加入聯邦奠定了基礎。然而,1885年頒布的《華人移民法案》(1885年人頭稅條例)首次將“人頭稅”寫入立法;1923年修訂的《華人移民法案》(1923年排華法案)則以“零配額”取代高額人頭稅,幾近全面禁止華裔入境與入籍,直至1947年才被廢止。與此同時,省、市、鎮各級政府也陸續頒布排華地方法規,據全加華人協進會統計,此類法案多達223項。
近年來,隨著華裔群體影響力日益增強,社會各界對這段“排華”歷史的反思呼聲越來越高。自2005年以來,加拿大聯邦政府、新威斯敏斯特市政府、卑詩省政府和溫哥華市政府相繼為歷史上對華裔的系統性歧視政策公開道歉;伯納比市的行動,正是這壹持續反思與和解進程中的又壹次重要舉措。
太平洋鐵路與華工的血淚歷史
加拿大全境的統壹與現代化進程離不開太平洋鐵路的建設。作為壹項國家級的工程,鐵路建設迫切需要大量勞動力,而當時加拿大勞動力短缺,無法滿足建設需求。為此,加拿大政府決定從中國勞工中尋求幫助。
而實際上,在加拿大主動征召華工修建鐵路前,部分中國東南沿海民眾已經先行抵達加拿大。這其中的原因,首先就是鴉片戰爭後,各類需要大額賠款的不平等條約簽訂,惡化了原本就存在的苛捐雜稅與人口膨脹問題,經濟衰退與政局動蕩交織,導致民眾生計艱難,大批中國人被迫移民海外以謀求生計。
與此同時,美國在廢除奴隸制度後對廉價勞動力的需求急劇上升,許多華工簽署“苦力合同”前往美國務工,由此打開了通往北美特別是加拿大的移民通道。-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