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2 | 來源: 新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對多數人來說,家庭空間屬於絕對私密的地方。選擇讓壹個陌生人上門,踏入這片最放松也最不設防的領地,本身就是壹種帶著顧慮的信任交付。
“事已至此,先吃飯吧。”
國人似乎壹直有壹種很樸素的價值觀,叫“吃飯比天大”。小時候,父母的道歉是壹句“洗洗手出來吃飯”;成年人之間的約會應酬叫“有機會吃個飯”,我們的人生軌跡和無數的飯桌交集,也樂於在叁杯兩盞中維系重要的羈絆。
飯桌是凝固的家史。(圖/《飲食男女》)
所以,老壹輩似乎壹直不明白,為什麼年輕人會連自己下廚燒飯的力氣都沒有。事實上,壹個低能量打工人下班之後,只想躺下睡覺。下廚燒飯所帶來的成就感,似乎很難抵消掉這件事自身所帶來的疲憊感,就連重要的日子,大伙兒也更願意下館子。
對於每天都要拖著壹身疲憊回家的牛馬們來說,吃吃喝喝的時刻固然美妙,住家飯的誘惑也無可取代,但這壹切的前提是——不用自己下廚。
(圖/《都挺好》)
有需求就有市場。為了不願做飯的懶人們,“快手菜”“速食菜”迅速登上各大生鮮平台熱賣榜,試圖緩解年輕人的做飯倦怠。更有甚者,在你還抗拒做飯的時候,另壹批熱愛做飯的年輕人,已經開始瞄准你的痛點,在互聯網上發帖當起了青年私廚。
要將興趣變現,實現“真正的自由”,最好的“氪金”方式,當然是賺同齡人的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