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30 | 来源: 剑客写字的地方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很有意思的一条消息,湖南某地两公职人员,一个是主任,一个是下手,跑到企业里要2000块钱完成行政处罚任务……
没错,就是这么神奇,虽然你没有犯错,但你必须掏这钱,掏钱买平安,掏钱给他们“交作业”。
不掏如何?
不掏就办你!
该企业负责人明确表示拒绝后,两人随即对企业进行执法检查。
这种事并不神奇,相反,早有更出名的先例。于是大家都在问:有这样的公职人员,谁敢去投资办厂,提供工作岗位?
但这是关键吗?
请注意一个词,“行政处罚任务”,这是“任务”。找不到有问题的企业、或者不敢找有问题的企业来“完成任务”,自然只能威胁没问题的企业。
如果抓不到坏人,那就让好人成为“坏人”。
因此,谁向那两人摊派了行政罚款额度的任务?这才是关键,偏偏关键,无人在意,也无人去提。只是对那两个违规执法的人,进行了简单的处罚。
所以尽管感到诧异,也请千万不必意外,同样的事情之前上映过,现在如期而至,往后仍会降临。这是一个问题看似解决了,和实际解决了之间的本质区别。
“本质”,压根就没谈过,也没想过要谈。既然企业的“违规”是定额的任务,那又要市场监管部门干什么呢,是怕他们超额吗?
这就好比医生被要求每月必须动三台手术,于是开始在健康人身上找病灶,刀下留人?不,他们要刀下“留业绩”。
惩处两个基层的“演员”容易,但如果导演不下台,荒唐的剧情基本不会有停止的可能。
近几天类似的事情非常多,都是值得去好好思索,好好说一说的。比如审计署核对数据后发现,大量教室漏雨、学生睡大通铺、没有配桌子板凳让学生长期站着吃饭之类的问题都还没得到有效改善,可15个县的学校领导,竟投入了1.67亿去搞自己的形象工程,他们之中有花费382万买树的,有花239万给学校修假山凉亭……
再比如多达175个县,截留惠农补贴,用作它途,数额超过40多亿。
有人就直接开骂了,拿给农民的钱,去填其他的窟窿,可真有你们的。
这当然骂的好,但故事越来越熟,角色却从不新鲜。问题的关键,少有人提。
比如为什么常见把农民的钱挪作他用,不见把他用的钱挪给农民?为什么其他地方会有“大窟窿”,比如政府债务、发放工资之类,是怎么开始欠钱的,拆东墙补西墙我懂,可第一个“洞”从哪来,钱又去哪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