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30 | 來源: 看中國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香港《國安法》實施迄今已滿5周年,在此期間,香港泛民主派政治團體陸續消失,在媒體方面除《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等早已停刊外,擁有大批香港讀者的《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在美國政府停止資助下,昨天在官網發文告別讀者,宣布從7月起停止更新。
在RFA粵語組工作的德華(化名)感慨的向《光傳媒》表示,最可惜是在“香港新聞自由殞落時”,難得以為仍能“長期活下去”的平台,卻發現“原來壹切只系夢幻泡影”。
德華解釋,RFA有其價值,例如過去幾年來在台灣做了許多特輯,甚至派員赴澳洲采訪,是壹般離散媒體未必能夠有資源做的事,特別是近年來“慢慢做得起”,但偏偏在這時候結束,損失了壹個很好的平台,“好可惜”。
德華坦言,在RFA向來較少擔心資源上的問題,表面看來能夠在“沒有壓力”情況下做多壹些事情,但大家“絕對絕對不會想到”結束的原因竟是美國政府停止了資助。
德華認為,從香港移居至台灣後,仍能夠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最開心的,過去在香港已經較少外出采訪,到台灣反倒能夠出去跑新聞、做專題;今天看到讀者留言特別感動。他表示,暫時會先休息,希望再有機會“重新出發”,繼續在台灣做跟香港相關的新聞工作。
在RFA台北辦事處工作的記者Tommy(化名)形容,同事們已經消化有關消息壹段時間,最後壹天上班並沒有特別傷感,只感到無奈。RFA是很多人花費多年時間所建立的平台,報道主流媒體無法采訪的題材,包括被通緝港人、海外港人組織的倡議或是反駁港府的聲明等。
Tommy比喻,原本“壹個喇叭有幾個咪”,但隨著《蘋果日報》、《立場新聞》沒有了,如今RFA再被滅聲,如同“壹個個咪俾人掹线”,∫\取庇嘞碌納艚崳⑷跣磯啵囊陡廴嗽諍M獾納艚岜湫⌒磯唷ⅰ昂盟葡ǖ啤保钜恍┤恕懊揮辛松簟保蠆⒎撬敲蛔鍪攏恰懊蝗酥薄
Tommy感慨,再也無法努力將他們的聲音告訴全球,讓大家知道“香港人無論在哪邊都沒有放棄”。他又形容RFA會以多種語言廣播,把香港情況透過各種語言傳送世界,雖然目前香港仍有其他網絡新聞平台,卻無法像RFA這樣具有資源翻譯多國語言訴說香港的事。
Tommy相信,仍有很多平台很努力,想多做多得壹些,盼望行家能撐就盡量撐,而自己目前仍是“見步行步”,希望日後能繼續做傳媒工作。
另據央廣報道,香港自《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民主派聲音漸漸微弱,29日已成立19年、屬於香港泛民主派政黨要角的社民連正式宣布解散。對此,有港人直指,這象征香港泛民黨派於2020年6月30日“港區國安法”實施後的強大壓力下,已遭到“清零”。
在自由派媒體方面,接受美國當局資助的《自由亞洲電台》轄下的《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RFA粵語),則在《國安法》實施後仍繼續報道香港真實狀況,雖然面對高壓政治氣氛,仍努力發聲。
不過,如今仍不敵美國政府收回補助的重擊,《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昨天(30日)在網頁發布信息表示,隨著美國政府終止了資助,自由亞洲團隊將會進壹步縮減,粵語組明天(即香港主權移交28周年)起,將停止更新新聞內容,在網絡上剩下的新聞則會變成歷史,並將長期保存。
1996年成立的《自由亞洲電台》,是於香港主權移交後的1998年進壹步成立粵語組,原先受眾目標鎖定華南及全球粵語社群,但於2019年香港新聞自由遭遇空前挑戰下,為服務香港人,粵語組撥出更多的資源,即使2024年《自由亞洲電台》決定撤離香港,仍持續投入資源報道香港實況。
根據粵語組在各大網上平台的數據顯示,從2019年起,來自香港的受眾開始大幅上升,此現象證明港人渴求沒有審查的新聞資訊及客觀分析。隨著《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眾新聞》消失,且加上香港主流媒傳自我審查成為日常,《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反而成為港人倚重的新聞媒體之壹。
有鑒於粵語組對港人而言日漸重要,核心團隊近年來招攬更多香港本地年輕新聞工作者加入,並於去年計劃將名稱改為《自由亞洲電台香港組RFA HK》,但在最後決定階段卻遇上撥款終止狀況。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則強調,雖然聲音將暫時消失,但對新聞專業、對言論自由之信念,將永遠留在每位同事及讀者的心中。雖然說再見總是難過,但相信追求真相及自由的精神,會在大家心中繼續傳承。
自由亞洲電台宣告7月1日停運(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