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1 | 来源: 腾讯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斯坦福商学院最新一期的网络节目《权力与真相》中,斯坦福大学教授、企业与社会倡议(CASI)项目主任Anat Admati(音译:阿纳特·阿德马蒂)与《大西洋》月刊获奖记者Karen Hao(音译:郝珂灵)进行了一场对话,撕开了AI领域最锋利的切口——从1956年达特茅斯学院的实验室诞生起,“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就带着双重基因:既是对技术突破的憧憬,也是一场争夺资源的“好故事”。
Karen Hao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曝料过多家美国科技巨头的黑幕,因新闻报道获得多个奖项。她在日前出版的新书《AI帝国:山姆·奥特曼与OpenAI的梦想与噩梦》(Empire of AI: Dreams and Nightmares in Sam Altman's OpenAI)中,揭示了OpenAI内部对通用人工智能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仰以及权力斗争内幕。
在这场对话中,两位嘉宾提到了几个核心关键点:
1、目前行业对AI的态度,无论是支持还是质疑,最终都在强化一个问题:这项技术太重要,必须由少数人来掌控。而这些人,往往正是讲“故事”的科技公司领导者。
2、AI看似智能,其实背后靠的是大量隐形人力,而有些企业刻意掩盖这一点,只为让AI看起来像“魔法”。
3、科技公司们对AI研究中心的资助正逐渐侵蚀学术独立性,使得学者趋于回避批评、强调潜力,从而弱化了对AI社会责任与伦理问题的讨论。
4、目前,美国的AI企业与美国政府正联手构建“科技帝国”,试图将技术输出全球,掌控话语权。
以下为访谈内容摘要:
问:欢迎你,
Karen。你的新书刚刚出版。这本书聚焦于OpenAI和它的掌舵人奥特曼,同时聚焦于当前学术界与社会广泛讨论的“AI”命题。在正式展开探讨前,我想先请你从基础层面谈谈:究竟什么是AI?它又是如何发展至当前阶段的?
答:AI这个词是在1956年由达特茅斯学院的一位助理教授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提出的。他当时起这个名字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正在进行的研究争取更多的关注和资金。几十年后他在一次公开辩论中亲口承认,发明“AI”这个术语本身就是为了当时的研究争取更多资金。
这个词听起来很有吸引力,尤其是“智能”这个概念,大家本能地会觉得“更智能”就是“更好”。但问题是,关于人类智能本身的来源,我们至今都没有科学共识。因此,创建一个以 “再造人类智能” 为使命的领域,本身就充满不确定性。
从1956年到现在,这个领域内部一直在争论:AI到底该是什么样的?该用什么技术?它该为谁服务?我在书里提出的观点是,现在主导AI发展的路径,其实主要是服务于硅谷的利益——在“技术服务于人类”的叙事外衣下,硅谷借此积累了巨大的经济与政治权力。-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