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1 | 来源: 智谷商业评论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这届上海电影节,最失意的不是陈可辛。
尽管《酱园弄·悬案》创下了陈导生涯的低分记录,但相较另一家企业,陈导的处境要好得多。
光明乳业,这家上海本地乳企,第一次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合作方出现,但不是因为发达了,更像是实在没辙了。
这也体现在光明的反常上。一向不太热衷营销的光明,前不久大张旗鼓办了场发布会,官宣吴磊作为新代言人。
很显然,光明正在努力自救。因为不夸张地说,光明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2002年光明上市,以50亿元营收位列行业第一,超过当时伊利与蒙牛的总和。2024年,伊利、蒙牛营收分别是光明的4.77倍和3.65倍,而光明的市值仅为伊利的6.5%;
尽管2024年光明归母净利润超额完成,但更多是因为闵行区政府土地收储带来的补偿收益,与经营关系不大。如今,光明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完成年度业绩目标,今年也没有经营好转的迹象。
早在2018年,一篇名为《救救光明》的文章曾刷遍互联网,彼时光明的回应,是“相信光明的力量”。
7年之后,基本面没有本质改善反而趋于恶化的光明,还值得相信吗?
1
表面上看,光明最大的问题,在于选错了战略路线。
2003年前后,常温奶迎来高速发展期,光明却仍选择坚持低温奶策略,彼时的董事长王佳芬认为“迎合常温奶的战争只会死得更快”。
低温奶似乎更“新鲜”,这和它的制作工艺有关。其本质上是利用巴氏消毒法,以72-75℃的温度将牛奶加热15~30秒,然后立刻冷却到4~5℃。这种方法看上去比较“温和”,似乎更能保留牛奶的醇厚口感和营养成分,但代价是极短的保质期和苛刻的保鲜条件。
而由于中国的奶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草原带和胶东半岛,集中了全国7成以上的奶牛和6成以上的原料奶,但消费市场又大多集中在南方。
由南向北运荔枝直到今天都要付出比普通运输更高的成本,由北向南运鲜牛奶又何尝不是?
为此,光明甚至还成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
这导致产品成本飙升,体现为相对更高的价格。尽管江浙沪地区依靠更高购买力和“从小喝到大”的情怀,对价格相对不敏感,但当光明想要扩张至全国,价格上的劣势就成了阻碍。
加之“娇贵”的低温奶在渠道扩张时需要比常温奶考虑更多,当伊利在下沉市场攻城略地,蒙牛在四处布局建厂之际,光明又慢人一步。
诸多缺点之外,坚守低温奶有优点吗?
似乎是有的。毕竟常温奶是在125-138℃的环境下,在很短的时间内(2-4秒)灭菌,因为温度较高,故常被认为营养物质在灭菌过程中也会受到破坏。
但事实上,第三方食品研究机构町芒研究院曾于2022年,就市面上的14款主要低温奶和33款常温奶做过一次对比评测,结果是低温奶和常温奶在蛋白质和钙含量上的差异不大。-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