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1 | 來源: 智谷商業評論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這屆上海電影節,最失意的不是陳可辛。
盡管《醬園弄·懸案》創下了陳導生涯的低分記錄,但相較另壹家企業,陳導的處境要好得多。
光明乳業,這家上海本地乳企,第壹次作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合作方出現,但不是因為發達了,更像是實在沒轍了。
這也體現在光明的反常上。壹向不太熱衷營銷的光明,前不久大張旗鼓辦了場發布會,官宣吳磊作為新代言人。
很顯然,光明正在努力自救。因為不誇張地說,光明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2002年光明上市,以50億元營收位列行業第壹,超過當時伊利與蒙牛的總和。2024年,伊利、蒙牛營收分別是光明的4.77倍和3.65倍,而光明的市值僅為伊利的6.5%;
盡管2024年光明歸母淨利潤超額完成,但更多是因為閔行區政府土地收儲帶來的補償收益,與經營關系不大。如今,光明已經連續多年沒有完成年度業績目標,今年也沒有經營好轉的跡象。
早在2018年,壹篇名為《救救光明》的文章曾刷遍互聯網,彼時光明的回應,是“相信光明的力量”。
7年之後,基本面沒有本質改善反而趨於惡化的光明,還值得相信嗎?
1
表面上看,光明最大的問題,在於選錯了戰略路線。
2003年前後,常溫奶迎來高速發展期,光明卻仍選擇堅持低溫奶策略,彼時的董事長王佳芬認為“迎合常溫奶的戰爭只會死得更快”。
低溫奶似乎更“新鮮”,這和它的制作工藝有關。其本質上是利用巴氏消毒法,以72-75℃的溫度將牛奶加熱15~30秒,然後立刻冷卻到4~5℃。這種方法看上去比較“溫和”,似乎更能保留牛奶的醇厚口感和營養成分,但代價是極短的保質期和苛刻的保鮮條件。
而由於中國的奶源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華北草原帶和膠東半島,集中了全國7成以上的奶牛和6成以上的原料奶,但消費市場又大多集中在南方。
由南向北運荔枝直到今天都要付出比普通運輸更高的成本,由北向南運鮮牛奶又何嘗不是?
為此,光明甚至還成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
這導致產品成本飆升,體現為相對更高的價格。盡管江浙滬地區依靠更高購買力和“從小喝到大”的情懷,對價格相對不敏感,但當光明想要擴張至全國,價格上的劣勢就成了阻礙。
加之“嬌貴”的低溫奶在渠道擴張時需要比常溫奶考慮更多,當伊利在下沉市場攻城略地,蒙牛在肆處布局建廠之際,光明又慢人壹步。
諸多缺點之外,堅守低溫奶有優點嗎?
似乎是有的。畢竟常溫奶是在125-138℃的環境下,在很短的時間內(2-4秒)滅菌,因為溫度較高,故常被認為營養物質在滅菌過程中也會受到破壞。
但事實上,第叁方食品研究機構町芒研究院曾於2022年,就市面上的14款主要低溫奶和33款常溫奶做過壹次對比評測,結果是低溫奶和常溫奶在蛋白質和鈣含量上的差異不大。-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