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03 | News by: BBC中文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捷克军事情报部门表示,2024年3月台湾副总统当选人萧美琴访问布拉格期间,中国驻布拉格大使馆外交人员“采取了违反外交规范的行动”,包括计划以车辆冲撞等方式进行示范性的“动能行动”。这一消息在台北及布拉格引发震动和争论。 https://t.co/owIP7kXado—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July 3, 2025
捷克军事情报部门上周表示,2024年3月台湾副总统当选人萧美琴访问布拉格期间,中国驻布拉格大使馆外交人员“采取了违反外交规范的行动”,包括计划以车辆冲撞等方式进行示范性的“动能行动”。这一消息在台北及布拉格引发舆论骚动与政坛激烈争论。
路透社报导指,捷克军事情报发言人杨·佩伊塞克(Jan Pejsek)称,调查显示中国的行动包括对萧美琴进行“实体跟踪、蒐集其行程资讯,以及试图记录她与捷克政界及公众重要代表的会晤”。他进一步向路透社表示:“我们甚至记录到中国民间情报部门试图制造条件,对受保护人士进行‘示威性’的‘动能行动’(Kinetic action,军事术语),包括车辆碰撞,但此行动并未付诸实施。”
此事在台湾及国际舆论圈引发高度关注。各界聚焦,若此情属实,北京的意图何在?这是否反映近年来捷克与中国关系的微妙变化,以及中国战狼外交的一贯风格?此外,为何捷克在事隔一年多后,才由军事情报部门披露此消息?
“敢于斗争”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全球中国中心非常驻研究员宋文笛向BBC中文分析,若传闻属实,此事件更像是中共个别外交官员以“敢于斗争”为纲领,通过言词攻击甚至肢体威胁吸引注意力,体现短影音时代注意力分散现象在外交风格上的呈现。
他解释,习近平在2022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政治报告中呼吁全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也就是说,习近平要求斗争需讲究方法,不仅要斗得狠,还要斗得巧,但个别官员或许只记住了前者,忽略了后者。“然而,这类‘低级红’手段或许能为个人谋求升迁,却对中国外交的普世观感带来‘高级黑’的不利效应。”他说。
不过,从捷克的立场来看,布拉格国际关系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ague, IIR)研究员杨·史维克(Jan ?vec)博士向BBC表示,事件发生时,捷克外交部拒绝向媒体证实相关报导,可能是出于对中捷外交关系受损的担忧。然而,他认为当时未将涉事外交官驱逐显然是错误的。“近期,捷克军事情报部门负责人才确认此事件,但外交部与政府尚未提供进一步细节或公开后续行动。这种持续的克制似乎反映了对中国潜在回应的持续关切。”
法新社披露,捷克外交部表示去年已就此事召见中国大使,但未作进一步评论。捷克外交部发言人维尔纳罗娃称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评论此类或其他敏感案件的细节。
位于布拉格的私人安全咨询公司“波西米亚防卫”(Bohemia Defense)负责人马达立(David Madali)则向BBC表示,此事件促使人们重新审慎评估外国情报机构在民主环境中的运作方式。他指出,具有外交身份的人员对一位来访的副总统当选人进行实体监视,甚至计划在近距离行动以传递威慑讯号,显示出令人不安的转变——即便这些行动仅停留在准备阶段。
马达立强调,这不仅针对单一访客,而是北京对布拉格、中欧及公开与台湾交往的民主伙伴发出的更广泛讯息。他表示,任何外国行为者在北约及欧盟成员国领土上考虑此类行动,至少在外交上具有破坏稳定性,且违反《维也纳公约》框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否认中国外交人员有任何不当行为,并称捷克允许萧美琴访问是干涉中国内政。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表示:“台湾并无所谓副总统;中国外交人员一贯遵守驻在国法律法规。”
毛宁进一步批评赖清德和民进党,称“无论如何变换花样,搞‘倚外谋独’,企图挑拨中国与建交国的关系,都掩盖不了其险恶图谋,也注定不会得逞。”-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