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03 | News by: BBC中文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湿球温度是测量热与湿度结合后的效果。当湿球温度超过35°C时,人体将无法将热量排出体外——这可能导致致命后果,例如器官停止运作。https://t.co/zD92lmXDjZ—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July 3, 2025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导致热浪变得更强烈、更频繁。随着北半球进入夏季,欧洲大部分地区、美国部分地区以及东北亚正经历比平常更炎热得多的天气。
这带来了一系列健康风险,特别是对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既有疾病的弱势群体。
根据西班牙国家气象局的资料,6月28日星期六,埃尔格拉纳多镇(El Granado)创下了46°C的6月最高温纪录。该机构还表示,这有望成为有纪录以来最热的6月。
但数字可能具有误导性:在干燥、湿度低的国家(例如加拿大中部),高温的“体感”与在潮湿闷热的地区(例如波斯湾周边)完全不同,也不那么危险。
所以才有了湿球温度的概念——它是一种衡量高温与高湿结合后的潜在致命风险的方式。但到底什么是湿球温度?它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什么是湿球温度?
我们都知道“温度”这个词,指的是温度计显示的空气热度。
湿球温度则是测量热与湿度(即空气中水分或水蒸气含量)结合后的效果。
如何测量湿球温度?
最简单的方法是:拿一支温度计(就是我们熟悉的玻璃温度计),用棉垫包住感温球,然后喷上水使其保持湿润。
这样可以测得水蒸发时的温度。水在蒸发时会带走热能,从而使温度计降温,这个读数就是“湿球温度”。
这为什么重要?
人体透过流汗来降温:皮肤排出的水分带走多余的体热,当汗水蒸发时,热量也随之散去。
这个机制在干燥地区运作良好,但在炎热潮湿的地区效果就差得多。如果外部气温接近体温,空气湿度又高,汗水就难以蒸发,人体就无法有效降温。
当空气中湿度已经饱和,无法再吸收更多水分时,汗水的蒸发速度会变慢,导致我们无法有效散热。
在极端情况下,人体甚至无法出汗,这可能导致死亡。
多少度才算危险?
图像来源,EPA,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湿球温度达到35°C是人体的生理极限。
2020年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一项研究指出:“湿球温度达到35°C是人体生理极限,而低一些的湿球温度也会对健康与生产力造成严重影响。”-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