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9 | 来源: 掠影后有感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多智近妖”,是对《雍正王朝》中邬思道这个人物最精准的评判。
如果没有他的“算无遗策”,纵使康熙爷心有所属、四爷胤禛意志坚定,但在“九子夺嫡”那场波诡云谲、变幻莫测的争斗中成为最终的胜出者,也是万难。
所以当胤禛成为“雍正”,受享大臣和兄弟们叩拜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在先帝前守灵,而是回到潜邸,与邬思道会面。
这其中的原因,有雍正初登大宝后的兴奋和惶恐,他想要和邬思道分享,毕竟邬思道是见证他一路走过来,并助他最终登顶的那个人;
但还有一层隐晦的意思,邬思道也是知道这条登顶之路背后隐秘最多,并让雍正忌惮的人。他既然能帮助雍正,何尝不能帮着别人。要知道,八爷党对这个宝座还在虎视眈眈啊!
所以,雍正不能让邬思道离开自己的视线。
这双层的意思,雍正懂,邬思道更懂。
邬思道用”半隐“为自己找了一条最好的保命之路,他对雍正说:
臣孑然一身,身无分文,倘若全隐,必然饿死;
臣与皇上君臣际遇十几年,一朝离别,皇上一定会想念臣的,臣也一定会想念皇上的,臣若全隐了,万一皇上找不到臣,臣心何安啊!
因此,臣想找一个既能吃饭,又能让皇上找到臣的地方半隐起来。
这样既让臣在有生之年有所依靠,又全了我们君臣这段恩遇。
邬思道的这番话,入情入理,让一向冷情冷性的雍正也颇为感动,他答应了邬思道的请求,把他放到李卫府上做幕僚。
这样既能在眼皮子底下”监视“邬思道,又不至于落一个”鸟尽弓藏“的骂名。
雍正的小心思邬思道看得透彻,他对前来送行的十三爷说道:
十三爷,你我相识十五年了。你天真率性、行侠仗义,我很佩服你的为人啊!
临别之时,有句肺腑之言:常言道,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啊!
十三爷还要为雍正辩驳,说不信四哥能做出过河拆桥、兔死狗烹之事,邬思道微微一笑,云淡风轻道:
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
邬思道没有再说下去,也确如他所料,十三爷再也没见到”那些人“。
而作为雍正最秘密、也最有力的”武器“——邬思道,却用自己的智慧和心机,成为在这场夺嫡大战中,涉入最深,却全身而退的唯一人。
他从李卫处转战到田文镜处,然后以田文镜付不起”幕银“为由,带着小妾如月,还有挣下的4000两银子,在雍正到来的前一天,匆忙“逃走”了。
这一走,便是茫茫江湖、便是杳无此人。
既有银钱,又有红袖添香,邬思道的晚年生活何其畅快。
邬思道这个人,他既摸透了人心,也看透了权力背后的阴暗和无情,在生死间为自己寻得了一线生机。
怪人
邬思道是个能人,更是个怪人。
他早年被康熙爷判了终身监禁,如果没有四爷胤禛的“慧眼识珠”,恐怕一生就要在监牢里度过。
胤禛曾读过邬思道的诗句,知道这个人非等闲之辈。他借去杭州筹款之机,让年羹尧从牢里把邬思道救了出来,并让年秋月护送他进京入府,对外宣称是为弘历和弘时找的西席。
邬思道非但没有表达感激,还拿足了架子,直到胤禛用汉人之礼拜师,这才答应做弘时和弘历的先生,并成为胤禛背后最大的谋士。
作为先生,他对弘历和弘时要求极为严格,背不上书就不让吃饭,福晋、十三爷去请,也不给面子,直到年秋月急了,邬思道才松口放两个孩子去吃饭。
年秋月是年羹尧的妹妹,她很明白哥哥把自己放在四爷府的用意,身为奴才,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暗自垂泪。
而寄人篱下的邬思道,内心也同样有被命运摆布之苦,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在朝夕相处中,慢慢发展成了“忘年恋”。
这一切胤禛都是看在眼中的,他并没有反对,如若邬思道此时肯提出娶秋月为妻,胤禛应该会同意的,毕竟他还要仰仗邬思道。-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