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1 |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6月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仝濤發表文章指出,發現秦始皇遣使“采藥昆侖”石刻(以下簡稱“昆侖石刻”),就在青海果洛州瑪多縣扎陵湖北岸。
壹石激起千層浪,考古界、地質界、史學界乃至書法界的專家們,圍繞“昆侖石刻”究竟是“秦代遺存”還是“今人偽刻”,線上線下展開激烈爭論,掀起萬種聲浪,“昆侖石刻”也躍上多個熱搜,迄今熱度不減。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辛德勇認為是“石刻造假新高度”,北京語言大學文學院教授劉宗迪也提出質疑,認為存在今人偽刻的可能性;而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劉釗認為,“昆陯”寫法與裡耶秦簡壹致,造假者難以發現並模仿,“如果此刻石真是偽作,我倒是願意拜作偽者為師”。
圈內圈外的爭論背後,真相到底是什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簡稱每經記者)近日奔赴果洛州當地調查,並在采訪中獨家獲悉,瑪多縣牧民多傑南傑稱其大約在40年前就看見這塊石刻了,就在他家牧場內。
青海“昆侖石刻”實物 圖片來源:華旦
牧民稱40年前就發現了 就在他家牧場內柒月的青海瑪多縣扎陵湖畔,10℃的冷風,裹挾著海拔4300米的凜冽,卻吹不冷湖邊壹塊刻字岩石攪動的滾燙爭議。
“秦代遺存”的論斷與“今人偽刻”的質疑激烈碰撞。每經記者就此展開調查。雖在盛夏時分,但進入青海省東南部,從踏上果洛藏族自治州(簡稱果洛州)的土地開始,清冷的風便從稀薄的空氣中撲面而來,提醒著記者這裡的特殊環境。
“雪域高原”果洛藏族自治州山上夏天仍有積雪 每經記者 張文瑜 攝
這裡人煙稀少,極端的自然環境,對人的體力和耐力提出了極高要求。每經記者剛到果洛州,就已產生了嚴重的高原反應,胸悶氣短,心率飆升到160次/分,心髒疼得難以呼吸,24小時去醫院吸了兩次氧才稍好點。再加上州上相關人士稱“昆侖石刻”已被保護起來,不允許常人進入該地區,每經記者只好暫時撤回西寧。-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