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1 | 來源: 環球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歐盟日前公布3項獨立提案,包括化工行業行動計劃、醫療對策戰略和儲備戰略,旨在應對所謂關鍵供應鏈“武器化”風險,提升經濟自力更生能力。香港(专题)《南華早報》10日稱,盡管儲備戰略未直接點名中國,但叁項方案均劍指對華供應鏈依賴,意在推進歐盟對華“去風險”議程。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道,歐盟委員會推出的化工行業行動計劃聲稱將針對中國化工產品的“傾銷、補貼和產能過剩”強化貿易防御。
擬議中的醫療對策戰略則聚焦減少歐盟對中國制造藥品、診斷設備和個人防護裝備的依賴。
儲備戰略雖未直接提及中國,但強調歐盟在采購關鍵商品時要優先選擇“可信賴供應商”。歐盟委員會稱,此舉是對全球供應鏈脆弱性的系統性回應。
這些提案公布之際,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8日在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稱,就對華關系,歐盟需要“重點關注叁個優先事項。首先,重新平衡與中國的經濟關系。其次,去風險。最後,推進包括氣候在內的全球議題外交”。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盟委員會上壹任期制定的所謂“去風險”政策主要針對中國,其核心意圖是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馮德萊恩連任後,必然延續上壹任期的政策。此前,“去風險”政策更多只提出壹些原則和辦法,而從當前情況來看,歐盟領導層有意在本屆任期內將其落到實處。這意味著歐盟會就此前對所謂風險的評估采取壹系列措施。
崔洪建說,以馮德萊恩為代表的壹些歐盟政要始終將美國視為重要盟友。在中美博弈及經貿競爭的背景下,立場明顯帶有傾向性。他們試圖通過施壓的方式,在與中國的貿易經濟關系中尋求所謂的“平衡”。他同時提醒說,如今歐盟機構及歐洲壹些國家在處理經濟問題時,已不再遵循純粹的經濟思維,而是摻雜了政治甚至意識形態層面的邏輯。
“中國商務部對歐盟提出肆少肆多。”“德國之聲”10日報道稱,中國商務部發言人10日表示,中方希望歐方不帶情緒和偏見地看待雙方經貿關系,少指責、多溝通,少保護、多開放,少焦慮、多行動,凡事多商量,少去貼標簽。-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