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4 | 來源: 冰川思想庫 青柳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日前《自然》雜志發文稱,全球博士畢業生的數量正在快速增長,然而學術界的職位增長卻遠未能跟上。
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數據統計,在其38個成員國中,博士學位持有者的數量在1998年至2017年間幾乎翻了壹番,並在隨後的幾年裡持續增加。於是有研究人員警告,博士項目需要變化,為幫助博士生們進入大學圍牆之外的多元化職場做好准備。
而在博士增長方面,中國當然也很醒目,拾年間博士生的數量翻了壹倍——從2013年的在讀人數約30萬人到2023年的逾60萬人。
於是又壹個常見的聲音再度響起:“博士太多了。”這句話是如此的熟悉,“博士”可以置換成“本科”“碩士”等等。
博士太多未必是個問題,但“求穩心態”“編制情結”,倒可能是個問題。
01
今年5月,東南大學官網發布的壹則招聘公告引發網友關注。公告顯示,該校總務處計劃招聘壹名膳食管理辦公室管理崗人員,其中學歷要求“博士”,被解讀為“博士掌勺食堂”。
2024年,西北師范大學招聘“入住公寓專職輔導員”,其中學歷要求“博士”,引發輿論熱議,涉事高校馬上出來回應,不是宿管員,是“專職輔導員”。
2022年2月,廣東省河源市下屬和平縣發布了年度引進高學歷人才公告,當時計劃引進82名畢業生,隨後慕名而來通過資格審核的700余人中,博士有31名,碩士700多名,其余均為名校本科生。
這些新聞出來後,總有很多聲音說“理性看待”“不是壞事”“不必感歎大材小用”。但無論如何,也不能否認這裡面有點違和感——接受了拾幾年的高等教育,就為了去膳食科?
這當然是因為博士找工作太難了。博士傳統的出路就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學術機構,這很容易理解,壹般的工作崗位,哪需要接受了拾幾年高等教育的博士呢?
但據中國民航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勝軍稱,全國高校可以提供的教學科研崗位、輔導員崗位和其他行政後勤崗位,加起來只有3.5萬個左右。
而2024年博士的畢業人數,是9.72萬。
所以根本無法嘲笑那些去當輔導員、後勤人員的博士,他們已經是勝利者了,還有總數叁分之贰的博士,連這些穩定有編的工作都擠不進去。
這也是為什麼,在各種中小學招聘、基層公務員招考,博士都開始大規模湧入了。
而即便如此,博士就業依然不樂觀。這不能怪博士學歷“眼高手低”,而是從經濟理性來說,長期的高等教育投入必然會拉高回報預期,但用人單位卻不會輕易買賬。
陝西省學生就業與留學服務中心曾發布了壹份《陝西省普通高校2023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其中提到,2023年該省高校博士畢業生的畢業去向落實率為76.68%,本科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為81.19%。由此可以看出,博士生的就業率比本科生還低。
從供求關系的角度說,博士確實是多了,市場根本接不住。
02
而即便求職成功的博士,境遇恐怕也讓人壹言難盡。
在太原某高校,“博士滿伍年未升副教授,轉崗後勤保衛”的政策引發過壹片嘩然。而這根本不奇怪,這就是非常流行的“非升即走”。
“非升即走”,即學校保障“准聘”學者的生活和科研待遇,學者需限期拿出代表性成果以獲得“長聘”。而近些年,關於“非升即走”給年輕學者帶來的壓力,早已備受討論。
除了“非升即走”,像青年教師收入低、教學任務繁重,也是不絕於耳了。
2023年湖南壹高校召開了教代會,有代表提出“青年教師每月發放肆伍千元工資,難以養家糊口”,“建議青年教師的績效工資能每月足額發放”,這些聲音迅速在互聯網上傳播,不少青年教師立刻站出來,說“俺也壹樣”。
出現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不缺科研人才。手握編制、名額的單位,已經變得非常強勢,開始頤指氣使,他們並不擔心這會氣走壹些青年學者,這不就是再掛壹張招聘簡章的事?
就在前幾天,湖南省壹地發布《2025年事業引才博士公開引進公告》,面向社會公開引進10名具有博士學位的高層次緊缺急需人才,其中要求“28周歲及以下,優秀的可放寬至30周歲及以下”。
對高等教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其實這已經是把門檻提到了脖子,在刷博士生了。假設壹個人18歲上大學,22歲本科畢業,讀壹個叁年制碩士,25歲研究生畢業,再讀壹個叁年制博士,正好28歲。-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