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6 | 來源: 德國之聲中文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特朗普 | 字體: 小 中 大
DW中文客座評論員黃錦鍾分析指出,中俄壹再重申“上不封頂”的友好關系,實際上雙方互動充滿算計,只是彼此利用的“投機”結盟,互信薄弱,有變節可能。川普要求普京50天內與烏克蘭達成協議,揚言課征“次級制裁”,對中俄關系是壹大考驗。
美國將中國界定為未來數拾年“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且是唯壹有意重塑國際秩序,也有能力做到的國家”,因此不斷拉高對中遏制力道。
普京2022年2月下令侵犯烏克蘭,無疑帶給中國壹場及時雨,除了有利北京轉移美國緊盯目光、紓緩遭圍堵的戰略壓力外,更提供中俄抱團結盟,共抗美國的戰略合作空間。
於是針對烏克蘭問題,中國壹方面強調“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應得到尊重”,並聲稱采取“客觀公正”立場,積極對俄烏雙方“勸和促談”。但另壹方面卻加強對普京政權的政治外交支持,壹再重申中俄兩國“患難與共”和“上不封頂”的友好合作關系,並持續向莫斯科提供必要的軍民兩用、科技產品及原物料等援助,同時加大購買俄國原油,以免俄國戰時經濟因遭西方制裁而瀕臨崩潰。
烏國總統澤連斯基指控中國直接提供武器給俄羅斯,烏國情報單位更聲稱掌握資訊,控訴中國向20家俄羅斯國防制造產業工廠供應物資,並強調俄國無人機80%的關鍵電子元件來自中國,在在顯示北京“表面超然中立、實則援俄抗烏”的表裡不壹做法。
俄烏戰事久拖 對北京最有利
根據《南華早報》引據知情人士報道,王毅近日在歐中高階戰略對話直白表示,不希望見到俄羅斯戰敗,擔心屆時美國會重新將注意力轉向中國。王毅此番言論相當率真,罕見與歐方“坦誠溝通”,不過王毅這話只說了前半段,最關鍵的部分卻語帶保留。
對中國來說,確保俄羅斯不戰敗還不是最佳情境,要讓俄國“輸不得但也贏不了”,俄烏戰事就壹直拖著、懸而未決,才最有利。
壹來有助於分散及幹擾美國戰略資源分配、外交政策布局和全球軍力部署,以免美方集中火力、全力抗中;贰來可促使俄國繼續有求於中方,在雙邊關系互動占據上風,並借此不斷削弱俄國力量,趁機擴大經營中亞、中東等莫斯科傳統勢力范圍,進而爭取更多友中國家支持,共同抗美。
中俄彼此猜忌 加大提防戒備
普京自然不是省油的燈,深諳中國持續援俄的真實用意,因此也強挖中國牆腳進行反制。俄國近年不僅大力協助朝鮮強化軍事實力,還締結相互提供軍事支援的同盟關系,希望提高朝鮮在東北亞持續制造事端的誘因和能力,企圖破壞中國周邊戰略環境穩定,同時也達成弱化中國對朝鮮影響力的謀略目標。
《紐約時報》也披露俄羅斯情報部門的內部文件,將中國形容為“敵人”,直指中國不斷加大對莫斯科的諜報滲透活動,意圖獲取敏感軍事技術,並密切監視俄國在烏克蘭軍事行動,以求更加掌握西方國家的武器性能及作戰方式。與此同時,俄方也對中國持續加強布局北極地區,以及中國民族主義人士對遠東地區的領土野心感到憂慮。
除此之外,川普重返白宮後亟欲自烏克蘭戰場抽身,積極居中斡旋俄烏談判,且有意改善美俄關系,避免俄國持續向中國靠攏。但普京堅信“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得不到”,利用川普施壓烏國先釋出善意,以及調停雙方沖突的空窗期,不斷加大對烏國攻勢,企圖攫取更大戰果。
不過,川普采取務實態度與普京交涉,的確給了俄國壹個擺脫中國掣肘、分散傾中風險的戰略機遇,普京當然也不願意壹直當習近平的小老弟,處處受制於人,於是“制衡中國”成為當前美俄最重要的利益交集。
由此可見,中俄雖名為“上不封頂”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但事實上雙方互不信任、彼此猜忌,只是缺乏理念、相互利用的“投機”結盟,壹旦利益出現重大矛盾或嚴重分歧,即可能棄對方而不顧甚至背叛。
普京在背後捅刀 是習近平最大隱憂
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最近接受《紐時》專訪表示,如果中國攻打台灣,習近平必定會致電普京,要求俄國攻擊北約國家,開辟第贰戰線。
呂特刻意將台海情勢和歐陸安全做連結,主要目的在凝聚“歐亞安全不可分割”的憂患意識,示警戰爭可能迫在眉睫,必須做好准備,借此激發北約國家的危機感,催促成員國積極落實6月下旬的峰會共識,盡速將國防支出提高至占GDP的5%,提升自我防衛力量。
不過呂特實在不需妄自菲薄,當前北約整體軍事力量相當可觀,英、法合計擁有超過500枚核彈頭,加上美國在大西洋彼端提供的強大核保護傘,應可對莫斯科構成具可信度的軍事嚇阻。而從普京極力反對北約東擴,甚至不惜代價發動侵略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力求拓展地緣戰略的緩沖區,更凸顯出俄國對北約軍事力量的高度忌憚。-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