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8 | 來源: 鈦媒體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2024年5月,壹筆108.5萬美元的轉賬從匯豐銀行賬戶中悄然轉出,成為宗氏家族百億遺產爭奪戰的導火索。
不久後,香港高等法院,壹份冰冷的起訴書掀開了這個中國飲料帝國最隱秘的家族傷疤。宗繼昌(Jacky Zong)、宗婕莉(Jessie Zong)和宗繼盛(Jerry Zong)——叁名持美國護照的“宗氏子女”,起訴宗馥莉與壹家名為Jian Hao Ventures Limited的公司,要求獲得宗慶後生前承諾的每人7億美元信托權益,總額21億美元。
原告方在訴狀中聲稱,2003年宗慶後指示下屬在香港匯豐銀行設立21億美元離岸信托,受益人為叁名非婚生子女,約定每人名下各有壹筆7億美元的資產。
近日,叁人又向杭州法院申請調取宗慶後的血液樣本進行DNA比對,並要求分割娃哈哈集團29.4%股權(價值超200億元)。相比於去年12月底對於叁人身份的保留,原告方律師這次直接確認,叁人是“宗馥莉同父異母的弟妹”。
這場橫跨香港與杭州的訴訟,將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馥莉推上風口浪尖,將“布鞋首富”宗慶後“壹妻壹女壹布鞋”的人設徹底擊碎,也將富豪家族的財富傳承問題暴露在大眾面前。
這份傳說中的21億美金信托是如何被擊穿的?宗慶後的遺產最終可能歸屬何處?富豪家族們如何通過信托來成功傳承自己的財富?
圖片來源:香港最高法院、每日經濟新聞
迷霧中的真假信托:法律與血緣的雙重博弈
這筆傳言設立在香港的21億美金信托有很多漏洞。
首先,這筆信托計劃只有口頭承諾,沒有書面文件。這也是宗馥莉團隊祭出的法律武器——援引《信托法》第8條“設立信托必須采取書面形式”,質疑原告未能提供宗慶後簽署的信托契約。
盡管該傳言的信托計劃成立於香港,從香港普通法的視角,即使沒有信托書面文件,仍可依據“口頭承諾+資金行為”從而認定“事實信托”成立,但沒有書面文件,使得信托的認定變成了壹件復雜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如果這筆所謂的“信托計劃”成立,它的資產隔離是徹底失敗的。信托資金來源於娃哈哈集團分紅,且操作賬戶需通過公司財務系統,宗馥莉以“支付越南工廠設備款”為由成功轉走了108.5萬美元時,就暴露了信托資產與公司資產的混同。
如果既不是受托人、保護人也不是受益人的宗馥莉能直接以公司名義動用108.5萬美元,很大概率這並非家族信托,而屬於公司資產,或者信托資產未能獨立於企業體系,使得公司控制人可隨時介入操作。這也是大眾認為該筆信托已被擊穿的直接原因。
宗馥莉的法律團隊也提交了2023年海外業務預算報告,力證該賬戶資金為“東南亞市場拓展儲備金”。
根據騰訊新聞《壹線》的消息,有知情人士透露,宗慶後並未在香港匯豐銀行設立該信托計劃。盡管香港法院的判決要2個月以後才出,該新聞的真實性尚且存疑,但與以上情況基本是相符的。
至於網絡傳言的承諾的21億美元只到賬了18億美元,導致該信托並未封閉,所以叁人無法享有信托權益,並非“信托被擊穿”的關鍵原因。如果香港法院認定該信托事實存在,到賬的18億美元就屬於信托資產,並不受資產未全部到賬的影響。
遺囑戰場同樣硝煙彌漫。宗馥莉出示的2020年遺囑寫明“所有境外資產由獨女繼承,其他子女不得主張權利”,但見證人清壹色為娃哈哈高管,無家族成員簽字。原告律師直指程序瑕疵,並提交2018年公證的《非婚生子女權益確認書》,宗慶後親筆寫明“叁子女與馥莉享有同等繼承權”。-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