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8 | 来源: IT时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被禁三个月后,H20将重回中国市场。
7月15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国内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已经批准了我们的出口许可,我们将开始向中国市场销售H20。”今年4月,美国政府以“可能用于超级计算机”为由,突然禁止H20对华出口。
这已经是黄仁勋2025年第三次访华,密集行程的背后,是英伟达急于挽回日益流失的中国市场。早在Computex 2025期间,黄仁勋就坦言,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的份额已经从2022年出口管制期间的95%下降至50%。财务数据更清晰地勾勒出颓势:2021年至2024年间,中国市场在英伟达整体收入结构中的占比从26.42%跌至13.11%。
试图挽回局面的不止英伟达。7月16日,AMD亦宣布,在美国政府示意批准后,计划重启MI308 AI芯片对华出口。
一系列解禁信号,是美国芯片巨头对失去庞大中国市场的“及时止损”。
消息一出,资本市场反应强烈。AMD美股盘前涨超5%,英伟达收盘涨超4%,最新市值约4.17万亿美元,一夜增加16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专题)11605亿元)。长久以来,由英伟达与AMD构筑的“一超一强”全球AI芯片寡头格局,似乎正试图缝合被政策撕裂的缝隙。
视线东移,在全球AI重塑未来的宏大叙事中,另一场关乎中国科技自主可控的竞逐正加速升温。6月30日,国产GPU“四小龙”中的摩尔线程与沐曦股份,其科创板IPO申请同日获得上交所正式受理,上市征程迈出关键一步。
加上此前已启动上市辅导程序的燧原科技和壁仞科技,“四小龙”已共同踏上冲刺资本市场的征程。
一边是英伟达登顶全球市值之巅,一边是本土新锐集体加速上市。乘着这波席卷全球的AI浪潮,一个引人遐想的问题自然浮现:国产GPU中能否诞生属于中国的“英伟达”?机会在哪里?
解禁
对中国市场冲击有限
英伟达和AMD给国内市场留下的“真空期”,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机会。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4年,国产AI芯片在数据中心的份额从12%增长到25%。
“H20受限之后,不管是销售市场还是租赁市场,价格确实有所上涨。”山海引擎COO彭璐告诉《IT时报》记者,“不过整体来看影响还算温和,没像2023年A800/H800受限时那么疯狂,那时溢价最高可达50%。相比之下,H20的溢价大概也就10%到20%之间”。
市场并不激烈的反应,源自国产芯片的逐渐成熟,以及市场日益饱和。-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