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19 | News by: 中时新闻网 | 有2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关税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美日贸易谈判卡关之际,日本首相石破茂直言,美国汽车难卖。 通用汽车前印尼总裁、咨询公司Dunne Insight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邓恩(Michael Dunne)近日也在《纽约时报》的客座评论中,更深刻地揭露了一个让美国汽车产业感到不安的事实:即使关税政策或许能在短期内为底特律提供庇护,但终究无法改变美国在全球汽车竞争中可能面临的“全面溃败”命运。
比亚迪的致胜关键
邓恩的评论以“为什么美国人买不到世界上最好的电动汽车”(Why Americans Can't Buy the World's Best Electric Car)为标题,从大陆电动车龙头比亚迪来看美国筑起的关税高墙。
这家以英文“Build Your Dreams”(成就梦想)的缩写为名的汽车巨头,在去年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电动车品牌,更有望在2030年与全球最大车企丰田和福斯并驾齐驱。 然而,受到高耸的关税壁垒阻碍,比亚迪相当于被挡在美国市场大门之外,大多数美国人短期内恐怕也不会见到。
邓恩指出,比亚迪过去也曾是质量不佳的代表。 “1992年我在北京开始我的汽车业务时,刚起步的中国汽车工业生产的车相当差... 开不了多久就会坏,这很符合当时中国作为劣质仿制品工厂的名声,邓恩回忆道,比亚迪也不例外。 多年来,它的车在中国是出了名的破烂货“。
然而,时过境迁,比亚迪早已彻底蜕变。 邓恩在亲自试驾过几乎所有比亚迪车型后表示,“如今它们在设计、功能、先进技术和整体质量方面已经和特斯拉等其他顶级品牌不相上下”。
邓恩坦言,西方批评人士经常提及的“政府补贴”,无疑是比亚迪成功的原因之一,但据他分析,“刀片电池”技术以及极具破坏性的价格策略,同样也是比亚迪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要素。 更令人惊叹的就是其“垂直整合”模式,在全球汽车制造商普遍依赖外部供应商之际,比亚迪几乎所有关键零组件都由自己生产,涵盖电池、半导体、电机到平板屏幕,甚至连作系统都自主开发。
关税真是保护伞?
面对比亚迪在成本和电池技术方面的压倒性优势,美国选择设立贸易壁垒。 高额关税导致进口的中国电动车价格直接翻倍,使其在美国市场缺乏竞争力。 美国第2大车厂福特(Ford)的执行长法利(Jim Farley)将大陆电动车视为“生存威胁”,就连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Elon Musk)也坦承,如果没有贸易壁垒的保护,大陆汽车将“摧毁”所有竞争对手。
邓恩也认同,若缺乏关税保护,美国汽车产业最终可能会遭受重创,甚至可能导致数十万个工作机会流失。 但他也坦率指出,“我们可以用关税来呵护美国车企,但这改变不了我们正在惨败的事实”。
事实上,中国已成为当今全球各类汽车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 即使比亚迪与其他大陆车企无法顺利进入美国市场,但却在迅速扩张在欧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美国汽车制造商最终可能被迫退守至自己仍然具有优势的狭小领域:在国内市场继续生产高油耗的皮卡和SUV,并在全球市场上变得无足轻重。-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