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3 | 來源: 華爾街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華爾街時報評論文章:川普在第贰任期內針對中國的政策在貿易戰與大交易之間搖擺不定,缺乏清晰連貫的戰略,而中國卻思路清晰,手段強硬,利用經濟籌碼向西方施壓。
這究竟是壹場貿易戰還是壹筆大交易?第贰任期過去半年後,美國總統川普的對華政策似乎兩者都沾邊兒,但又兩者都不是。
上周,在素有“防務與情報界達沃斯”之稱的阿斯彭安全論壇(Aspen Security Forum)上,人們可以感受到這種戰略上的搖擺。讓許多人感到困惑的,不光是白宮接下來會對中國做什麼,而是白宮到底有沒有壹個連貫的計劃。
這與北京方面形成鮮明對比。在美國猶豫不決的時候,中國卻手段強硬,利用經濟籌碼——從主導關鍵礦產到控制供應鏈——向西方施壓。現在問題來了:該怎麼回應?
在阿斯彭,我向壹個專家小組提出這個問題,這個小組的成員在塑造對華政策方面擁有幾拾年的第壹手經驗。他們的回答耐人尋味。
曾在川普第壹個任期內擔任副國務卿的斯蒂芬·比根(Stephen Biegun)指出,川普時代的決策是壹個公開辯論的過程。他說,這不同於傳統,宣布政策只是公開辯論的開始,而非塵埃落定。
比根說,川普的風格是“推進、回撤、升溫、降溫,如果效果不好,有時會徹底放棄。”
短短幾個月內,白宮的對華政策就從極限的關稅施壓,試圖孤立這個全球第贰大經濟體,轉變到嘗試與這個主要的戰略對手接觸。川普已表示,希望在近期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舉行峰會。
比根指出,川普的對華政策並不是由鐵板壹塊的政府制定的,而是由壹個他稱之為“川普世界”的廣泛聯盟塑造的,這個聯盟地成員包括“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忠實擁躉、傳統共和黨人、企業CEO和經濟民族主義者,川普必須不斷調和這個群體內各種不同的利益訴求。
比根談到川普第壹任期內的壹種模式:每當川普親自操盤對華事務(主要是為達成貿易協議,如2017年-2019年,但取得的成果有限),政府其他部門就退居次位。壹旦他撤出辯論(如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就會給政府出台壹系列懲罰中國的措施創造機會。
現在川普本人正在主導政策空間。
“總統想要達成壹項經濟協議,正在極力推動談判,”比根說。“但如果總統認為談判不會有結果,他就很可能抽身,屆時政府就會出台更多舉措。”
混雜的信號
曾在喬·拜登(Joe Biden)主政時期擔任美國商務部中國事務高級顧問的伊麗莎白·伊科諾米(Elizabeth Economy)表示,川普戰略目前“尚未成形”。
伊科諾米指出,雖然川普政府暗示要從拜登的“去風險”戰略轉向更強硬的對華“脫鉤”,但其行動卻並不壹致。比如,壹向被用來維護國家安全的芯片出口管制現在也能被川普政府拿來與中國談判並取消了。
伊科諾米說,本屆政府在安全問題上也發出混亂的信號。她說,雖然政府聲稱中國是“迫在眉睫的威脅”,但其戰略似乎只是告訴盟友,要增加開支並“購買美國武器”,同時又對美國在Aukus等關鍵聯盟中的承諾提出質疑。Aukus是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為抗衡中國在印太地區影響力而簽訂的叁邊安全協議。
伊科諾米說,北京方面希望從川普政府手中得到的東西遠遠超出當前在華盛頓占主導地位的經濟議題。
她說,首先,中國希望美國承認自己是“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大國”。第贰,中國想讓美國停止幹涉,讓中國自由推進其議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