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3 | 來源: 觀察者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當地時間7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专题)通過社交媒體宣布,美日雙方已就關稅措施達成“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協議”。特朗普表示,根據協議內容,美國將對日本(专题)實施15%的“對等關稅”,並且日方將在汽車、農產品等領域大幅開放市場。這無疑是特朗普式交易的又壹次勝利,但對於日本而言,這份協議意味著什麼?
另壹方面,受參議院選舉結果等因素影響,石破茂內閣在日本的支持率已經跌至22.9%,為上台以來新低。23日下午石破茂與前首相麻生太郎、菅義偉以及岸田文雄舉行會談。外界普遍認為,此次會談將就石破茂的去留問題進行討論。會談後,石破茂在自民黨總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與叁人談論自己的去留問題,並稱自己將留任,繼續執政。盡管如此,外界普遍質疑:石破茂的“跛腳內閣”還能走多遠?
對此,觀察者網連線了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廉德瑰,對這次日美談判協議進行解讀,並對當前石破茂的執政前景與日本政壇形勢進行分析。
【對話/觀察者網 鄭樂歡】
觀察者網:7月20日參議院選舉中,執政聯盟僅獲得122席,未能達到過半所需的124席。選後出現兩種觀點:壹種認為執政聯盟已失去參眾兩院多數席位,執政基礎嚴重動搖,石破茂首相應辭職;另壹種則認為相較於眾議院選舉的失利,此次參議院“惜敗”尚可接受,且石破茂本人也表達了繼續執政的意願,因此影響有限。您認為此次參議院選舉失利,對石破茂首相的執政根基造成了多大程度的實質性沖擊?
廉德瑰:石破茂的執政根基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壹是日本政局中在野黨與執政黨之間的力量對比;贰是他在自民黨內的支持度。
本次參議院選舉與去年10月眾議院選舉的重要性不同,但石破茂執政根基所依賴的這兩個因素並未改變。人們不會因為這是參議院選舉還是眾議院選舉就改變態度,關鍵在於在野黨的態度——在野黨的目標就是讓自民黨下台。
此外,同樣重要的是石破茂在自民黨內的支持度。自民黨內也存在反對石破茂的勢力,只要他們有機會、有借口,就會逼迫石破茂辭職。所以歸根結底,這是壹個權力爭奪的問題。
這次參議院選舉中執政聯盟未能超過半數席位,這給了反對者壹個借口,也是石破茂需要承擔責任的地方。但如果說這次有什麼不同,那就是自民黨的失敗是去年眾議院選舉失利的延續。去年眾議院選舉後,執政聯盟已失去多數席位,今年參議院選舉後又失去多數——這與以往大不相同。以往自民黨在國會參眾兩院均占多數,即使選舉失利、丟失議席,總裁引咎辭職後,換上的新總裁(自民黨新總裁)依然能當首相,因為國會中仍占多數。但今年情況不同,兩院都不占多數。
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壹種新的變數:如果石破茂辭職,那自民黨新總裁是否還能在國會當選為首相?過去,自民黨在國會占據多數席位,所以能保證首相提名投票通過,但現在就有點難了。這是壹個很大的變數,我們還需要進壹步觀察。
觀察者網:關於日美關稅協議,特朗普總統宣稱雙方達成“巨額協議”,其中涉及日本投資5500億美元。並且根據協議,美國將對日本實施15%的“對等關稅”(原計劃為25%),同時日本將在汽車、農產品等領域大幅開放市場。您如何評估這份新達成的日美協議的實質成果?
廉德瑰:我覺得這就是日美關系不平等的必然結果。關稅由25%降到15%,看起來好像降了壹大截,但15%也還是蠻高的。以日本汽車業為例,美日兩國之間原本幾乎是零關稅,美國對日本汽車的關稅壹直以來是2.5%,現在壹下子增加到15%,其實還是增加了不少。當初特朗普政權要求的是25%的對等關稅,汽車、鋼鋁等各方面都是25%,這是日本很難承受的,因為汽車的利潤空間就那麼大,如果關稅加到25%,基本上就沒得賺了。
我們都知道特朗普的談判策略就是極限施壓。他想要得到15%,就先提出25%,最後做出讓步——表面上看起來是讓步了,實際上特朗普的底線可能就是15%,甚至10%也可以。總而言之,25%只是壹種施加壓力的手段。所以,特朗普顯然達到了目的。對日本來說,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讓步,因為日美關系不平等,這就是同盟之間的霸凌,日本無可奈何。
反正都是要對美國讓步的,那麼美國能從25%降到15%,對日本來說,這個談判還是有成果的,面子上可以說美國還是讓了步。
所以,我們如何看待這次日美談判的結果?日本向美國出口的產品被美國無端地平地起價,加征了15%的關稅——這就是這次談判的本質,也體現了同盟內的六親不認。同樣說明了美國對日本的施壓就是霸凌,沒有別的解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