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4 | 來源: 加美財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紐約時報報道指出,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兩個衛星網絡計劃部署的衛星數量中,目前實際部署的還不到1%,在太空通信領域正被馬斯克旗下的SpaceX遠遠甩在身後。
低地軌道衛星,即距地面不超過約2000公裡的軌道衛星,正被越來越多地認為是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作戰和軍事偵察的關鍵技術。
中國將Starlink視為軍事威脅,中國企業已重金投入兩個大型網絡,總計計劃發射近2.7萬顆衛星。
這些網絡部署進展遠低於預期,部分原因是相關中國企業尚未攻克壹個關鍵的工程難題。
第壹個大型衛星網絡“千帆”原計劃在年底前完成約650顆衛星的部署。但記錄顯示,負責該網絡的上海空間飛帆技術有限公司自去年8月開始發射以來,僅將90顆衛星送入軌道。
另壹大型網絡“國網”的進展則更為落後,盡管計劃在未來拾年內發射約1.3萬顆衛星,目前僅有34顆在軌。
根據美國太空軍和非營利組織CelesTrak提供的數據,SpaceX目前已有約8000顆Starlink衛星在軌,而且這個數字每月都在擴大。
中國官員對SpaceX感到擔憂。即使在馬斯克短暫擔任特朗普政府職務之前,中國方面就已將SpaceX視為與伍角大樓密不可分的壹個公司。
有中國人民解放軍背景的研究人員預測,Starlink網絡未來將“深度融入美國軍事作戰體系”。他們設想,Starlink衛星將連接美國軍事基地,構建導彈預警與攔截系統。
盡管Starlink面向民用,但在烏克蘭戰爭中已成為通信和無人機打擊協調的關鍵工具。SpaceX還與美國政府簽署了多項衛星制造與發射合同,包括用於間諜活動、敵方定位以及導彈跟蹤。
此外,SpaceX還承接其他國防承包商制造的衛星發射任務。
中國和美國壹樣,認識到太空在國家安全中的重要價值。但中國政府同時也在鼓勵商業航天發展,並表示希望打造壹個規模達到3440億美元的市場。
“中國人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的航天夢從未止步。”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去年在官方媒體上這樣表示。
但這條道路並不順利。
中國尚未解決火箭的關鍵技術難題,而SpaceX已經做到了。
中國延遲的重要原因之壹,是缺乏可靠的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中國公司目前仍使用壹次性火箭發射衛星。衛星部署完成後,火箭部件要麼墜落地面,要麼成為太空垃圾。
相比之下,SpaceX的主力火箭“獵鷹9號”具備部分可重復使用能力。火箭的下半部分包含主發動機,能夠垂直返回地球,保持完好狀態,並再次用於發射任務。這大大降低了成本,也縮短了發射間隔。
正是這種創新,讓SpaceX在全球競爭中遙遙領先。根據SpaceX的數據,獵鷹9號已經執行了約500次任務。
但在獵鷹9號開始發射Starlink衛星六年後,中國企業仍未找到應對之策。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麥克道威爾表示,可重復使用的火箭在返回過程中必須承受極端高溫,還需要穩定受控,並具備在不同空氣動力條件下重啟發動機的能力。
麥克道威爾說:“問題不只是回收,而是能否在回收後依然保持良好狀態,能夠再次發射。”
不過,火箭不能重復使用並不是中國面臨的唯壹障礙。
衛星制造本身就復雜且耗時,即便擁有可重復使用火箭,要建立穩定的發射節奏仍非易事。SpaceX也花了多年才逐步完善這些環節。但專家指出,可重復使用火箭是中國低地軌道衛星網絡未來成敗的關鍵。-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