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25 | News by: BBC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台湾台北市金山南路及永康街附近,车水马龙,人声杂沓,街灯映照着一间小面馆的招牌,夹杂着“罢免立委”连署桌上纸张的沙沙声与客人议论时事的声响——这是老板娘王楚葳近几个月的日常写照。
刚结束忙碌的工作,今年58岁的王楚葳女士笑着向BBC中文解释,她的这家店如何因缘际会成为“大罢免”签名的连署站:“很多住在附近的人都来签名,他们多半跟我一样,是外省人。他们本来就不是民进党的支持者,就不可能去民进党议员那边连署啦。来我这边,刚好有个安徽大婶陪着他们,他们比较自在啦。”她笑着说。
本周末,2025年7月26日,台湾将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罢免投票,决定24名国民党立委与民众党新竹市长高虹安的政治命运。
简单来说,这场“大罢免”运动,源于2024年总统与立法选举后的“朝小野大”格局。民进党的赖清德虽然赢得总统大位,但51席国民党立委、与民众党及无党籍立委联手掌控立法院多数,除了否决大法官提名,并推动一连串《宪法法院程序法》、《立法院职权行使法》以及且拟将中国大陆籍配偶入籍台湾的年限缩短排入议案等等,开始点燃了反对者的怒火。
今年初,台湾公民团体发起“青鸟行动”,数万民众包围立法愿,抗议立委权力过度扩张,进而演变为席卷全岛的“大罢免运动”。然而,反对罢免者则抨击对方“输不起”或进行仇恨动员。
在这场声势浩大,被台湾网民戏称“总统级规模投票”的大战中,最引政坛关注的现象之一,是像王楚葳这样具有“外省人”(泛指1949年随蒋介石自中国大陆迁台的族群)背景,却站出来支持罢免国民党立委的行动,震惊了台湾社会。
当地舆论称这些被视为传统“蓝营铁票”的外省族群,不仅是在政治上“出柜”,甚至是“造反”,挑战了国民党的传统支持基础,动摇了蓝营在台湾北部“铁票区”的稳固地位。
自小浸润在外省家庭氛围的王楚葳(左),她的小面馆一度成爲台北罢免运动的连署点,吸引许多餐厅附近的外省邻居前来参与,其中包括在南京出生、台湾知名报人卜大中(右)。
王楚葳向BBC中文解释,这一年多来,立委的法案与作为,例如冻结国防预算、否决全部大法官提名等,让她及军公教背景的外省友人深感愤怒。她笑着告诉记者,当然也有客人来用餐时拍桌大骂,“还有蓝营朋友说,这段日子我们先不要联系妳”,但她观察到更多连署的外省族群,跟她一样多数来自深蓝家庭。
王女士又透露,许多退伍老兵默默支持罢免:“有位老伯伯每次来都穿着军服,脸色冷冷的,观察我这家店很久,直到第二阶段连署时才过来签名。他跟我说:‘我们蓝营自己的人,自己教训。’”
有分析指出,这背后折射出台湾社会族群与认同问题的变迁。例如,在台北市一场罢免初期的集会中,出现“正蓝军”退伍老兵发言,中华民国国旗与“台湾独立”旗帜并列于会场,引发台湾舆论热议。
在台湾网友惯用的社交平台Thread上,许多人惊呼:“连外省人都跑去罢免蓝委,国民党这次头疼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