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5 | 來源: 直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俄烏沖突爆發超過叁年,烏克蘭首次發生大規模反政府抗議活動,矛頭直指總統澤連斯基。這場風暴迅速蔓延至全國街頭,也在國際社會掀起連鎖反應——歐盟高層致電施壓,美國議員甚至呼吁澤連斯基“下台”。
抗議起因是澤連斯基批准了壹項旨在剝奪烏克蘭反腐機構獨立性的法律,引發民眾強烈不滿。
壹向標榜“反腐清廉”的澤連斯基,緣何此時在反腐問題上陷入輿論漩渦?這場抗議不僅是民眾情緒的集中爆發,也是壹場關於戰時治理、權力邊界與制度信任的多重考驗。
烏克蘭多地爆發反政府抗議。
壹紙法案,引爆“廣場怒火
當地時間7月22日傍晚起,基輔獨立廣場聚集大量示威民眾,其中多為年輕人和退伍軍人等。隨著憤怒情緒迅速蔓延,抗議浪潮擴展至第聶伯羅、利沃夫等多個城市。
這場抗議的導火索是澤連斯基簽署的壹項爭議法案,該法案賦予了由烏總統直接任命的烏總檢察長更廣泛的權力——調查與起訴權,剝奪了烏克蘭國家反腐敗局(NABU)及其附屬反腐敗專門檢察官辦公室(SAPO)的獨立性。
當天,該法案在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以263名議員支持,13票反對、13票棄權下通過。但有消息稱,該法案是在總統辦公室施壓下被議會快速通過的。投反對票的議員阿列克謝·貢恰連科表示,該法案“意味著烏克蘭反腐敗機構獨立性的終結”,並將其歸咎於“澤連斯基的個人選擇”。
面對洶湧民意,澤連斯基在當晚的全國講話中表示,這兩個機構將繼續“正常運作”,並辯稱此舉是消除“俄羅斯影響”的必要步驟。此前,烏克蘭當局突襲了其中壹個機構,逮捕了兩名涉嫌為俄羅斯特工機構工作的員工。-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