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7 | 來源: 看中國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如今,中共這條船已經沉了壹多半了,誰還會去掌舵呢?不管是誰去掌舵,都會隨其壹起沉沒。不知道中共的高官們有沒有看明白這壹點,看明白的人不是聰明而是大智慧。
中共始終奉行的是“槍杆子裡出政權”
1927年,毛曾明確提出“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的論調,這句話的原話是:“革命是暴動,是壹個階級推翻另壹個階級的暴烈行動……槍杆子裡面出政權。”
這句話奠定了中共對於武裝斗爭的重視,特別是在國共內戰與建政初期。中共從井岡山根據地開始發展,便是透過軍事手段建立自己的根據地與政權基礎。
從毛到習:誰掌軍,誰稱帝。毛的槍杆子理論,軍權就是黨權。從井岡山開始,他便堅持建立自己掌控的紅軍。在1935年遵義會議前,黨內的博古、王明等人雖有共產國際背景,卻無軍事指揮權,終被毛所取代。
延安時期起,毛已完全掌控紅軍,進而建立起黨內絕對權威。他的話就是軍令,黨的決策亦圍繞其軍事布局運轉。“黨指揮槍”只是寫在標語上的口號,實際是槍指揮黨,而槍就在毛手中。
鄧小平時代 軍委主席治國 實權不靠職位靠軍權
鄧小平叁起叁落,最終靠軍權東山再起。他不做總書記,也不需掌國家主席職位,但只要是中央軍委主席,就是中共國的黨魁。
1989年“六肆”期間,正是鄧小平以軍委主席身份下令戒嚴、武力清場,顯示出“誰掌軍,誰做主”的鐵律。鄧後期選定江澤民接班,也先安排其進入軍委,以鞏固接班安全。但軍權真正過渡,是在鄧南巡講話之後。
所謂“黨指揮槍”,只是當權者維穩話術;歷史的鐵律卻是:“槍決定誰能指揮黨。”
軍事重掌政局 張又俠成為“太上皇”過渡期掌舵人?
近期,“張又俠主持戰備會議”、“赴東部戰區督導演習”、“接見武警高層”等新聞接連出現,說明其不僅軍權在手,更主動介入“維穩”與國內秩序調整。此刻,體制陷入權力真空,軍隊再次成為維持中共政權的核心支柱。而張又俠,無疑是這個“新軍管時代”的代表人物。
外界觀察家普遍認為,張又俠不太可能成為下壹任總書記或“最高領袖”,但他極有可能在政局過渡期內,成為“太上皇式”掌舵人,對內穩定軍心,對外維持談判空間,甚至推動某種形式的“軍事改革過渡政府”。這也意味著,中共將從“習式極權”過渡到“軍人過渡政權”。
如今習近平大權旁落 張又俠學毛選惹眾疑
有人認為這是張對習路線的“否定與切割”,意在去習化。但實際上,習已對張構不成威脅,張此舉真正想壓制的對象應該是團派。學毛選:不是壓習去習,而是壓團派、守軍權。
團派(如胡春華、丁薛祥)壹旦主政,勢必效法鄧小平思路,強調“文人治軍”、“軍隊國家化”、“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對張又俠而言,是根本不能接受的威脅。
因此,張選擇高舉毛的旗幟,意在捍衛軍隊的“自主性”與“傳統合法性”。
張的這步棋,是為防范團派上台後“軍權歸黨”的政治圖謀。畢竟,鄧選代表的是“政壓軍”,而毛選則強調“軍起主導”,選擇學誰,就是選擇站隊。
今日之中南海 表面波瀾不驚 實則暗潮洶湧
未來的中共誰來主政?不取決於哪壹派掌握話語權,而取決於:哪壹派能說服軍隊,哪壹人能穩住兵心。張又俠的“學毛選抗黨控”,無不昭示這個政權的底層邏輯:軍權即政權。
中共號稱“民主集中制”,實質是軍隊指向哪裡,“黨的意志”就傾向哪裡。所有中央委員、常委、總書記的“權威”,都要建立在軍隊效忠的前提上。-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