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28 | News by: 颜丹/大纪元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最近,东北大学六名学生不幸死亡的消息震惊全网。有文章道出了该事件“挺让人震惊”的其中一个原因,即六名学生在中金黄金子公司(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某选矿厂参观学习时,“因格栅板脱落掉进了浮选槽内”,但最终却被该公司说成是“溺亡”。
说“溺亡”为何不对?因为不符合事实。已有不少文章指出,浮选槽不是“小河浜”,是“类似水泥搅拌机的结构”,里面的“矿石泥浆被不停地上下搅拌,且泥浆中添加了大量化学药剂”;掉进去“要么被机械绞死,要么被化学药剂瞬间溶掉,要么被那些矿浆裹挟着沉底窒息而死”,怎么都不可能是“溺亡”。
另有内行人士发帖称,这就是“化学中毒+机械撕裂+窒息”的复合型死亡;哪怕游泳游得再好,掉进去也没用,几乎不可能生还。一位学习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还去过事发选矿厂的学生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六名学生参观的浮选槽“垂直高度有十几米,里面是矿浆,类似于泥石流,人掉进去动不了”。也就是说,否认“溺亡”说的人比比皆是,且有理有据。在这些基本常识和专业说法面前,“指鹿为马”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中金黄金这家直属“党妈”的企业又为何偏要这样做呢?其实就是怕人查到学生死亡的真正原因。而这一原因正是由该企业一手酿成。后续在墙内被曝光的消息也指出,六名学生坠亡是因为他们脚下的格栅板突然塌了。有知情人透露,格栅板原本是在浮选槽上方“巡视用的走道板”,并“不是承重平台”,一般是“不允许多人同时站上去”的。出事大学生当时“是第一次进去,带着好奇心,扎堆站在一起听讲解”,“没有人提醒、没有标识、没有限载牌”,谁也不知道“哪一块是危险区”。更重要的是,这些“本不该由学生自己判断”,而是“应该由专业人员、接待人员来负责”。
有消息称,这家矿厂的格栅板已使用8年多,“远超5年设计寿命”。在2023年时,还曾因“格栅板承载力不足”被有关部门要求整改。但“到底做没做”,从该厂出事13天前,还开过“安全生产会议”,甚至在今年2月还换过浮选车间的格栅板,却仍没能防止悲剧发生就足见一斑。如此糊弄都没被发现,说明两年来,有关部门也跟着睁只眼、闭只眼了。
如果说看不见的危险无从下手,尚能让人理解;那么看得见的危险却不去解决,就令人匪夷所思了。更何况是能够致他人死亡的危险,在无法确保生命安全、甚至明知有危险的情况下,还让人去靠近危险地带,这不就是杀人害命吗?但涉事企业的逻辑却表明:即使动物园经常忘锁老虎笼子,老虎咬死了人,也只能怪这个人自己不小心。
人们震惊的原因,除了没想到一家央企能流氓到这种程度,还因为看到在一个加工矿产的企业中,瞬间被夺走几条人命的,并不是每天上班的一线工人,也不是隔三岔五来巡检的相关人员,而是隔省跨市、在外地校园里求学的大学生。
没有大学的安排,为实习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不幸遭遇是不会降临到那六名大学生身上的。有人发帖质问:把学生送到这样的地方实习,学校的责任在哪里?有没有对实习企业的安全状况做过尽职调查?有没有审核过企业的安全生产资质和现实条件?有没有制定周密的学生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现场有没有对学生尽到提醒和监管责任?大学“组织学生实习,不是签个协议,派个老师就完事了”。或许,学校、老师也可能被蒙在鼓里,但他们在进入这种需要近距离跟化工原料打交道的矿厂前,为何只一味听信企业的拍胸脯、打包票之说,而不把自己的学生及其性命攸关的大事当回事呢?
有人说,企业需要追求利润,学校需要完成教学任务。这本无可厚非,然而企业和学校若以他人性命为代价,从而想要不折手段地达到目的,就难免会引发国人的震惊和愤怒了。因为是违背天理人道的。此外,那六个正值青春的生命因人为的偷工减料、玩忽职守、不负责任被夺走,涉事的企业与大学竟没有一位负责人公开道歉。本该对这种致死事件一查到底的警方、官方,就更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