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31 | 来源: 凤凰网财经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武汉的七月,热浪裹挟着长江的湿气,将珞珈山包裹得密不透风。
位于珞珈山下的武汉大学图书馆本该是暑假里学子埋头苦读的清幽之地,如今却因一场持续两年的纠纷,成了舆论风暴的中心。
7月25日,武汉经开区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让这座百年学府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法院驳回了女生杨某对男生肖某某的全部性骚扰指控,认定肖某某的行为 “无法被认定为性暗示或性挑逗”,更不符合性骚扰的构成要件。
消息传出,网络瞬间炸开了锅,直呼 “惊天反转”;更多人涌向武汉大学的官方账号,追问一个问题:既然司法已还肖某某清白,校方当年给的 “记过处分” 为何迟迟不撤销?
这场始于图书馆的风波,早已超出了校园纠纷的范畴。
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程序正义与舆情应对的拉扯,也映照出一所名校在 “求是” 校训与现实压力间的摇摆。
而就在校园内的舆论硝烟尚未散尽之时,几位从珞珈山走出的企业界校友,也正陆续在时代风浪中接连触礁翻船。
01 从图书馆到法庭:一场拉锯战的代价与余响
2023年7月11日傍晚,武汉大学文理学部图书馆自习区,阳光透过窗棂在书本上投下斑驳光影。谁也没想到,这场寻常自习会在三个月后演变成全国性网络风暴。
经济学专业女生杨某注意到对座男生肖某某的手部动作,认为遭遇性骚扰。她用两小时视频记录后,要求对方写下道歉信并举报至学校。但三个月的等待中,学校处理进度未让她满意。
同年10月11日,她在网上发帖陈述遭遇,帖子迅速引发舆论关注。三天后,武汉大学宣布对肖某某的 “不雅行为”给予记过处分,这却成了失控的开端。-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