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1 | 來源: RFI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拾字架報》在網頁上介紹了壹部剖析中俄之間復雜關系的書籍《熊與龍,俄中關系:沒有“上限”的友誼史?》(L’Ours et le Dragon, Russie-Chine : Histoire d’une amitié sans limites ?)。該書作者回顧了起起落落的中俄關系,其中充斥不信任與利益沖突。如今,中俄兩國再次結盟以共同對抗美國和西方,然而這種“無上限友誼”受到嚴重質疑。
這部作品出自曾任法國駐北京和莫斯科大使的外交官西爾維-貝爾芒(Sylvie Bermann)之手,是壹部引人入勝的書籍。《拾字架報》將這部書籍譽為“壹部理解當今國際格局不可或缺的著作”。
報道首先介紹了中俄兩國近年來建立起來的“無上限友誼”的背景: 2022年2月24日以來,烏克蘭戰火不斷。此前數天,普京和習近平在北京冬奧會前夕熱情會晤,氣氛親密。克裡姆林宮的領導人很可能向中國東道主通報的不是戰爭,而是奧運會結束後在烏克蘭進行的“壹場短暫的特別軍事行動”。而後續的發展眾所周知。深陷這場戰爭的中國,不得不緊緊地站在俄羅斯壹邊,兩國於次年宣布建立“無上限的友誼”。正是這種關系在《熊與龍》壹書中受到作者貝爾芒的質疑。
該書作者描繪了中俄之間壹段動蕩且鮮為人知的“波折”關系史。歷史上兩國關系反復變化,從清朝與沙俄的接觸,到中蘇聯盟,再到後來的決裂,表明雙方的關系始終充滿不信任與利益沖突。近年來,美國與西方對中俄的共同壓力迫使兩國走近,但這更像是壹種“理性婚姻”,而非真正的親密盟友關系。在如今的兩國關系中,中國已是大國地位的主導者,俄羅斯反而相對弱勢。
兩國最初的正式接觸始於17世紀初,但起點並不順利。西伯利亞哥薩克伊萬-佩特林前往北京的外交使命以失敗告終,原因在於中國的禮儀規定要求外國人跪拜明朝皇帝。這壹場景與當時的英國人類似,說明中西雙方互不理解,彼此都以為自己才是天下的主宰。到了清朝和俄國彼得大帝時期,關系開始緩和,至葉卡捷琳娜贰世在位時,兩國關系甚至趨於熱絡。
但19世紀,局勢急轉直下。俄國實力增強,征服西伯利亞;而清朝卻愈發衰弱、孤立。俄國隨後與西方列強壹道瓜分中國,從中國北部的黑龍江流域和滿洲地區奪取了15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直到1949年毛澤東掌權後,中蘇才正式結成聯盟。但這是壹種“大哥援助小弟”的關系。莫斯科的傲慢令中國感到屈辱。1960年代初,中國趕走了所有蘇聯專家,卻也導致經濟壹度崩潰。在此期間,美國率先邁出與中國和解的步伐,最終促成了1972年尼克松的歷史性訪華,以及1979年美國對中國的正式承認。與此同時,莫斯科與北京逐步解決了黑龍江的邊界爭議。
中國隨後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第贰大經濟體,權力格局徹底逆轉。而進入21世紀後,美國成為中俄的共同“敵人”,兩國再次危險地靠近。
Russie - Chine © REUTERS - SPUTNIK
《熊與龍》這部書籍的作者指出:“回顧這兩個帝國肆百年來的鄰邦關系,以及充滿波折的歷史……我們完全有理由質疑這場‘無上限友誼’的持久性。報道最後指出:在當今國際格局劇烈變動、世界正朝著“去西方化”發展的背景下,這種俄中之間的“理性婚姻”,雖非正式聯盟,卻可能繼續挑戰壹個缺乏團結的歐洲,並增強所謂“全球南方”國家的影響力。正如貝爾芒所言:這些國家未來在全球治理機構中需要獲得更好的代表性。-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