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5 | 來源: 新京報書評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8月2日,趙露思在微博中控訴經紀公司銀河酷娛在她因健康問題被迫取消工作時,要求她本人賠償各方損失,並多次拒絕溝通相關問題。此後在不同平台的直播中,她又多次講述經紀公司在她生病後的種種非人道行為。這壹系列發言使得與趙露思相關的討論成為最近各個平台最熱門的話題。
趙露思控訴經紀公司的微博。圖片來自趙露思本人微博“趙露思的微博”截圖。
自去年年底起,趙露思因身體狀況頻上熱搜,劇組暈倒、送入醫院搶救、無法行走、無法說話、記不住台詞、軀體化嚴重……這些詞條與趙露思反復聯系在壹起。趙露思的“路人緣”卻在與抑郁症頻繁“捆綁”後受到沖擊,越來越多網友的態度從最初的同情逐漸轉為質疑,以至於熱議趙露思是否生病,是患癔症(分離轉性障礙)還是抑郁症,甚至以她“消費抑郁症”為由質疑她。
趙露思的精神健康狀況究竟如何,當然靠的是事實,不是他人的猜測和推測。
壹個由此浮現的問題是,如今為什麼人們會以“消費抑郁症”這個理由表示質疑?過去,壹個人公開自己的精神類疾病經歷——無論用何種講述方式,無論患病程度如何——往往能得到其他人普遍的理解和同情。現在,是發生了什麼變化?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大眾對精神類疾病認知的增加,越來越多公眾人物開始坦誠講述自己與精神疾病斗爭的經歷。從這壹點看,精神類疾病患者的病恥感似乎在減弱,至少有越來越多人願意在公開場合談論疾病。另壹方面,“抑郁症”標簽的濫用又讓人們警惕,“抑郁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玉玉症”“玉玉了”等戲謔語背後正是人們對這種標簽濫用的厭惡,尤其是對那些真正的患者來說,這種濫用反而成為他們正常表達自身疾病的阻礙,由此使得他們陷入更深的痛苦。
脫口秀演員小帕分享自己雙相情感障礙經歷。-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