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8 | 來源: 九派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青年付千元車費自殺 ”壹事在引發輿論強烈關注之後,陷入了羅生門的狀態。
據報道,3月29日下午,18歲的郭富從上海虹橋火車站打車前往浦東新區,和網約車司機私下談好車費。下車前,他給司機微信誤轉賬1010元。當晚,他在轉賬記錄中給司機留言,索要多付的車費,沒有得到回應。兩天後他和堂哥報警,無果。4月6日凌晨,他在蘇州穹窿山上喝敵敵畏自殺。4月18日,郭富哥哥委托律師起訴司機,要求其道歉並返還多付的車費。7月16日案件在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外高橋法庭開庭,司機缺席。當天,代理律師告訴郭富哥哥,法官要求補充證據,目前該案在等待再次開庭。
壹個青年在凌晨時分絕望的死亡,令人扼腕。據報道,對這筆錢,郭富壹直耿耿於懷,其堂哥還寬慰了他。而郭富還沒去上海前,家人就發現他有些悶悶不樂,郭富哥哥也發過微信安慰他。那麼,這筆錢是不是從精神上壓倒郭富的最後壹根稻草,雖無遺言證實,但人心自有判斷。
壹筆錢,兩種說法,且爭議難以彌合。司機在近日首次向媒體回應此事時堅稱,郭富不是失誤支付錯誤,而是“套現”,1010元中,900元是換現金,並拒絕向郭家道歉。郭富親屬認為,是司機沒有退還車費導致郭富自殺,郭富沒有用現金的習慣,現場遺物也無現金。
兩種說法都面臨嚴厲審視。如果是“套現”,那麼所謂“套現”的900元現金理應有下落。在郭富親人隨時可以打款接濟的情況下,司機壹方拋出的“套現”說,必然面臨嚴苛審視;如果不存在“套現”,而只是多付,那麼賬單本可說明問題。但詭異之處在於,根據王銘所言,他是在上壹單被取消訂單之後,臨時現場拉客才拉上郭富的,雙方談妥了110元的車費。而由於下車攬客前,他就關閉了平台接單,因而並無錄音證據。當然,其攬客前是否關閉平台接單,有待平台證實。
目下揭開真相的希望在於訴訟。公眾相信,法治不會向不法低頭、不會向陰雲妥協。
耐人尋味的是,郭富哥哥從律師處獲悉,法院詢問如果司機把錢給他們,能否撤訴,郭偉表示:“不可能,我必須要見到他人”。而據司機提供的匯款憑條,7月25日13點左右,他向法院短信中的指定賬戶轉去1000元,他在上海法院“案滬通”系統上給法官留言稱:官司不存在輸贏,別個家裡出那麼大的事,事情處理了就行……這種因為想盡快處理事情而打款的說法,能不能在法理上成立,有待觀察。畢竟,連壹聲道歉都不願意,卻願意轉款息事寧人,存在邏輯上的某種違和。
相關信息提醒我們,面對此事紛擾,不僅不可簡化處理,反而需要更加關切真相、處理到位。
事件起於壹次不規范的網約車攬客行為,對於這種現象,平台當高度重視、杜絕隱患,這自不待言。顯然,如果車內系統正常運行,錄音資料保全,此事就相對容易說清楚。但是,即使是在線下攬客情況下,也並非只能讓事件失序。否則,在前網約車時代、現金付款時代,人們又是如何面對和處理糾紛的?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因為缺少車內錄音證據,就讓事件的走向“失控”。
人間自有公道在,誰也不希望冤枉哪壹方。面對事件的高度復雜化,在當事人依法走訴訟程序之外,涉事地方可否就壹個青年的非正常死亡展開調查?此事雖然是個體之間的糾紛,但畢竟有個體力有不逮的地方。此事已發酵為公共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幫助死者家屬廓清迷霧、展示真相,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說到底,家屬堅持要壹個說法的情緒,呼應的是壹種輿論場的公共情緒。事件源於千元車費,但千元車費的退回並不能意味著事件的終極解決。壹個青年,不能不明不白地死去,壹個事件,不能不明不白地“了結”。我們是否應該為了社會公平正義,窮盡所有努力,讓壹個青年的死亡事件還原得清晰無誤,從而警醒更多人心?答案不言而喻。-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