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11 | 來源: 證券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證券時報記者 吳志
快速膨脹的微短劇市場,吸引了大量內容從業者。目前國內主要影視公司均已布局微短劇,同時,包括愛奇藝、騰訊視頻、抖音、快手等在內的平台型企業,也均已通過多種方式布局微短劇業務。
實際上,許多企業對微短劇的態度經歷了從質疑、觀望到接納並參與的過程。作為新鮮事物的微短劇誕生之初,由於粗放式發展產生了壹系列問題,“粗制濫造”的標簽曾讓微短劇被不少影視從業者質疑。
但隨著微短劇市場的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親身入局。去年10月,愛奇藝創始人龔宇就公開表示,全行業都應該做微短劇,而不是把它當“洪水猛獸”,平台企業要做,制作企業更要做,壹起共同改變這個市場。這以後,愛奇藝在微短劇上的投入持續增加。
近兩年,許多A股公司也開始大力投入微短劇。根據觀察,A股公司對微短劇的投入主要有兩種類型:壹類企業將微短劇作為重要業務轉型方向,進行大力投入。比如從事數字閱讀相關業務的掌閱科技就將微短劇當做業務結構轉型方向。今年上半年,其短劇等衍生業務收入快速增長,已成為公司第壹大業務板塊。
更多的上市公司視微短劇為新興方向,將其作為現有主營業務之外的補充,希望能從快速增長的市場中“分壹杯羹”。不管哪壹種類型,上市公司尤其是大型影視企業的入局,對於微短劇產業的發展都有積極意義。
大型影視公司有著更強的資金實力,他們的內容創作、拍攝制作能力也更強。同時,大型影視公司對作品品質有著更高的要求。大型影視企業的入局,對於提升微短劇整體質量,扭轉大眾對於微短劇“粗制濫造”的印象,改善微短劇產業發展面貌有重要意義。
另外,微短劇如今已成為我國文化出海的又壹重點細分領域。而海外市場更加復雜,風險相對較高,要真正打造出影響力需要長期的投入。在這方面,大型企業更有優勢,目前壹些風靡海外的微短劇應用,也多由上市公司主導。
不過,大量上市公司扎堆湧入微短劇賽道,也容易帶來壹些問題。比如部分追求規模的企業,可能更傾向采用“走量模式”,希望短期內快速提升微短劇業務規模,從而忽視了對內容質量的把控,而品質恰恰是內容產品的關鍵。
2024年,我國微短劇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電影票房,微短劇用戶的規模已接近6億。面對如此龐大而快速增長的市場,用流量題材吸引用戶“上頭”,難以長久。投入更多耐心,爭取多做精品微短劇,做出新意,共同把微短劇產業提升到新的高度,才是長久之計。-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