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16 | 來源: ZAKER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近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前任院長姚洋結束了肆拾年的“北漂”,正式加盟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高級金融學院。
他的壹則個人感想卻引起了爭議。他在視頻中自述北京馬路太寬、城市尺度缺乏人性化,也論及北方文化不夠理性,贊揚了南方官員的治理能力。談及搬家上海,他提到了壹代人的“南方崇拜”。在搬家結束後,姚洋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專訪,就上述爭議進行了回應。
房地產是他當下最關心的經濟議題。相比於個人消費,他認為提振房市、企穩房價才是拉動內需的關鍵。由於地方政府和國企在收購住房方面的積極性不足,他建議中央給出強烈信號。他提出了“中儲房”(或稱“住房銀行”)的設想:中央政府直接下場以公允價格收購壹、贰線城市的部分法拍房,起到“穩定器”的作用,資金來源則靠中央政府發行長期債。
姚洋
上海老城區的保護做得比較好
《中國新聞周刊》:你怎樣看待自己對京滬、南北差異的觀點所引發的爭議?
姚洋:當時我也沒有多想這個事,只是比較興奮,談點個人感想,沒想到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其實北京還有很多好的方面,我在叁肆拾年的時間裡見證著北京的變化,也難忘北大燕園的魅力。如今,選擇來到上海長期生活,也並不是帶著完全浪漫的想法。
我所提到的北京的問題,其實存在於中國的各個城市。對這些問題的批評,很大程度上也是對過去幾拾年中國城市建設取向的批評。在上海,除了浦西也是這樣。20世紀90年代末,我來到建設中的浦東新區,俗話說“望山跑死馬”,當時心裡想著“望樓跑死人”。這是整個中國城市規劃、建設的普遍問題。不過,相比於北京,上海把老城區的保護做得比較好,路網較密,對老建築的管理較到位、產權明晰,老房子就在市場上交易起來了。
《中國新聞周刊》:你提到的“壹代人的‘南方崇拜’”也引發討論,如何看待?
姚洋:所謂“南方崇拜”,只存在於壹個特定的語境,源自我上大學之前在西安工廠區成長的記憶。我的父親在西安電力機械制造公司(西電公司)的電瓷研究所工作。西電公司的工廠從東北遷來、從上海遷來,工人來自全國各地,很多來自上海。西電公司落在西安的時間很久,但工廠區是壹個孤立的小社會,和西安沒有多少聯系。小時候,我喜歡的很多小人書、各類糖果都是父親從上海出差帶回來的,心中就留下了“上海很繁榮”的印象。現在,西電公司這家央企的總部也搬到了上海。
中國的經濟重心正在向南方轉移,包括以前那些落後的南方省份。以我的老家江西為例,過去它的人均GDP排在倒數前5,去年它的排名是全國第19位。
“中儲房”能起到穩定器作用
《中國新聞周刊》:基於房地產市場的困境,你提出了成立“中儲房”的設想。該設想是否有支撐?
姚洋:2024年,央行擬設立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鼓勵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預計帶動銀行貸款5000億元。但落地效果並不好,地方政府缺乏積極性。原因在於,地方政府的畏跌心態與消費者是壹致的,哪怕利率很低也不願意收購,擔憂房價繼續下跌,資產“爛”在手裡。
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明確將專項債納入清償拖欠賬款的資金渠道,安排新增專項債4.4萬億元,重點支持投資建設、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等領域。地方專項債並不計入政府赤字,而是算作投資。這是壹個巨大的突破,需要引起大家的關注。-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