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16 | 来源: 腾讯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纽约新闻 | 字体: 小 中 大
当社交媒体上不同家庭分享的高考故事交织刷屏时,豆瓣评分8.5的纪录片《风起前的蒲公英》则让一所最初由北京老三余村废弃厂房改建而成的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北京市大兴区蒲公英中学,进入了主流视野。
影片折射出中国社会一种深层的信念共振:无论起点在哪里,每个孩子的教育之路都值得被托举。
当我看到纪录片里的民间力量为蒲公英学子搭建成长通道时,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纽约哈林区那间略显斑驳的公立学校教室——在世界最发达城市的中心地带,有一些孩子正挣扎于“如何安全地走到学校”“明天还能不能继续上学”的沉重现实中。
那些金属探测门后的沉默少年,那些因语言隔离蜷缩在教室角落的身影,迫使我不断去追问“教育公平”的分量与意义。
上个夏天,作为在纽约求学的一名大学二年级学生,为修读学校一门名为“家庭、社区与学校”的教育学课程,我来到纽约市哈林区的286号公立初中,开启了为期三个月的项目实践。-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