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0 | 來源: 鄧聿文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特朗普 | 字體: 小 中 大
獨立學者鄧聿文評論文章:川普和普京的阿拉斯加會談以未達成停火協議而結束,盡管贰人都宣稱會晤“富有成果”。從這次會談舉行的背景特別是川普本人在會前發出的若不停火就將對俄羅斯進行制裁的威脅看,顯見普京是贏家。其受到的紅地毯以及和川普共乘後者座駕的待遇,表明俄羅斯徹底擺脫了自戰爭以來被西方孤立的狀態。然而,川普是否輸家則有不同看法,他本人把和普京的會談說成可打“滿分”。由此想到,假如北京計畫邀請川普出席九叁抗戰80周年閱兵,他是否會不顧忌國內的反對特別是亞洲盟友的不安,而選擇赴華觀禮?
之所以提這個問題,是因為川普在外交上最想見的人是習近平。而前段時間傳出北京已經對川普發出了邀請,他沒有明確回應,外界對此的看法則分為兩種,壹是認為川普會去;壹是認為他不會去,不去的原因是國內和盟友的反對。就後者來說,美國的盟友除了西方,最重要的就是亞洲盟友,尤其日韓台,在參加閱兵的問題上,日韓台的反應理當會成為川普考量的壹個因素。然而,有理由認為,如果川普接受邀請出席中國九叁閱兵,未必對此抱有太多顧慮。可以從川普的外交風格、國內政治動機以及相關盟友實際可能的反應來分析。
川普的外交決策邏輯是交易優先,聯盟次之。從他執政1.0到如今2.0,他在外交上的壹個顯著特征,就是將盟友關系視為可議價的籌碼,而非神聖不可觸碰的安全契約。在川普看來,國際關系不是固定的“陣營博弈”,而是持續的利益交換。這壹邏輯在此次對等關稅的談判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其眼中是沒有盟友的,如果他認為盟友損害了美國利益,壹點也不客氣,甚至比非盟友征收的關稅還高。軍費問題也是如此。比如對日韓,他曾公開要求首爾將駐韓美軍經費分攤提升至原來的伍倍,否則暗示可能撤軍。他也屢次批評日本在安保上“搭美國便車”。這種思路意味著,在川普心中,盟友的“感受”並不構成獨立的決策約束條件,只要交換能帶來更大的政治或經濟回報,就值得去做。
故參加中國九叁閱兵倘若能幫助他在國際舞台上塑造“和平締造者”形象,甚至被包裝為俄烏實現停火與和平的鋪墊,他會把這種收益放在遠高於“亞洲盟友的觀感”之上。
川普外交決策邏輯的另壹特點是不太注重意識形態的外交取向。與傳統共和黨和民主黨政府相比,川普的外交更傾向於去意識形態化,不熱衷於用價值觀統壹盟友,而是強調務實交易和個人化關系管理。他可以壹邊與普京握手言歡,壹邊施壓澤倫斯基接受停火要求;壹邊與金正恩會晤、握手合影,壹邊對韓國總統施壓更多防務開支。在這種取向下,他不會將壹次參與中國的軍事閱兵直接等同於對美日安保條約或美台關系的背棄,而是完全可能將其解釋為紀念贰戰勝利的“歷史性場合”,並非當下地緣政治立場的轉向。這種話術既能淡化敏感性,也能為國內支持者所接受。
在川普的利益計算中,國內政治收益亦優先於外交均衡。對他來說,前者往往是外交行動的核心驅動力。如果出席九叁閱兵能被美國國內媒體,尤其是友好媒體——如福克斯新聞——塑造成“川普促成全球對話”“打破外交僵局”的故事,他便能收獲輿論上的加分。在他的選民群體中,這種形象甚至比維持盟友信任更重要,因為後者的政治回報不如前者直觀。此外,川普也渴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雖然出席中國的閱兵不可能為他帶來和平獎,但如果能與推動俄烏停火止戰、恢復美俄關系掛鉤,他會樂於借此向國內外強化“和平締造者”的敘事。
前面說了,川普對他出席中國九叁閱兵可能並不在乎日韓台等亞洲盟友的反應,那不妨來設想它們的可能反應,是強烈表達不滿,還只是輕輕地說聲遺憾,甚至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感?現實來看,川普的舉動無疑會讓這叁個盟友感到非常不安,認為這是在為獨裁政權月台,是向世界發出了壹個不好的信號,然而,外部也往往高估美國盟友對美國單壹行動的“震驚“程度,尤其涉及這種象征性場合。-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