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2 | 来源: 风传媒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关税 | 字体: 小 中 大
川普自信满满打响“川普回合”贸易战,妄想把美国推回全球贸易核心。 但《经济学人》8月20日指出,这波作不仅没能重建霸权,反而逼得世界另起炉灶:各国一边对美国低头,一边迅速寻找替代市场与新结盟。 新加坡、韩国忙着开辟市场,加拿大、墨西哥抱团自保,金砖国家日益壮大,而中国更大捞好处,把触角伸向非洲、拉美与东协,稳稳接手美国拱手让出的舞台。
川普想打造新世界? 《经济学人》:想得美!
各国关税纷纷敲定,川普政府高调把这一轮贸易谈判命名为“川普回合”(Trump Round),声称要重建美国在全球经济秩序中的领导地位,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振振有词。 而川普的老战友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更是立刻大拍马屁,竟主张总统应该拿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他“示范了全球最大市场如何让世界乖乖听话”。
白宫的盘算很简单:他们想要拆掉旧世界,打造一个美国说了算的新世界。 只要把世界贸易组织(WTO)那套老掉牙、时常失灵的规则拆掉,就能换上新制度,而且美国理所当然会坐在正中央。
不过,《经济学人》认为,这种想法恐怕只是川普一厢情愿。 事实上,美国早已不是谁都绕不开的市场。 21世纪初,美国进口的商品总量占全球进口量的五分之一; 现在只剩八分之一。 川普想把美国推回中心,但美国的市场已经大幅缩水。
各国政府当然看得更清楚。 为了确保能进得去美国市场,表面上它们还是得乖乖签下关税协议; 但另一只手,早就忙着规划替代方案。 一位韩国官员一句话道破真相:“第一步是向美国让步; 第二步就是另寻出路。 ”
各国纷纷另寻出路
川普的关税战,逼得各国各出奇招。 《经济学人》分析,这些贸易战的受害者各走各路:有人撒钱硬撑,有人加码补贴护航,也有人另辟市场,更大胆者则选择结盟牵制美国。 对多数国家而言,真正的抉择不是在“完全听命华府”或“陷入弱肉强食的混乱”之间二选一,而是在短期权宜与长期替代方案间拉锯。
撒钱护航是最常见的反应,例如就巴西推出高达60亿美元的信贷方案,从减税到政府收购一应俱全,看似大手笔扶持产业,却吓坏投资人,担心公共财政进一步恶化。 加拿大也不落人后,承诺投入近10亿美元挽救木材业。 南非更干脆,打算让出口商分摊运输、合建基础设施,就算踩到反垄断红线也在所不惜。 《经济学人》提醒,川普动辄加税,而这些税往往一旦加上就撤不掉,靠补助只会烧钱、还可能扭曲市场。
保护主义也卷土重来。 加拿大、日本对金属进口再度加税反击,印度则重提“印度制造”。 8月15日,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独立日演说中高喊“为国货发声”,强调从能源到战机都要自给自足。 尽管目前各国对川普的报复还不多,但《经济学人》警告,若各国纷纷效法,结果会是全世界都付出更高代价。
更具前景的则是另辟市场。 新加坡、韩国补助企业向南亚、中东、墨西哥拓展新买家。 南非农民则把更多柑橘销往中国,并游说欧盟放宽检疫标准。 巴西咖啡业者更急忙转站北非与中东,去年销量大增六成,但美国依然消化了它们16%的出口,要真正摆脱依赖仍需时间。
墨加结盟崛起,金砖国家壮大
当美国显得不再可靠,连最亲近的邻居都开始各自结盟。 《经济学人》指出加拿大和墨西哥近来愈走愈近,准备在《美墨加协定》(USMCA)明年审查前,增加对川普谈判筹码。 下个月,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将访问墨西哥,讨论供应链韧性、港口贸易,甚至能源与人工智能的合作。 对两国而言,抱团合作比单打独斗更能应对川普的反复无常。-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