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31 | 來源: 澎湃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印度 | 字體: 小 中 大
印度總理莫迪於8月31日應邀訪華,出席上合組織峰會。這是莫迪7年來首次訪華。8月29日,莫迪在訪華前夕接受采訪時表示,印中保持緊密關系對構建多極化的亞洲和世界至關重要。此番言論被解讀為:印方釋放出印中關系進壹步升溫的信號,是近年來對華最強烈的示好姿態之壹。
最近壹個多月來,氣氛已在醞釀中。7月23日,印度政府宣布,自7月24日起恢復向中國公民發放旅游簽證。
8月,中印外長會談達成10項成果。其中包括:雙方同意盡早恢復中國內地和印度直航航班,同時修訂兩國民航運輸協定;雙方同意為兩國從事旅游、商務、媒體等活動的人員雙向來往提供簽證便利;雙方同意采取具體措施為兩國經貿投資流動提供便利……
在此“融冰”跡象顯現之時,我們采訪了兩國留學生、學者與商務人士等,重估中印民間交往顆粒度。
12歲那年,安娜的父親被推進ICU,她在醫生壹句“你爸爸沒事了”的話語中第壹次感受到醫學的力量。多年後,這位印度姑娘帶著母親的期待和想成為醫生的理想,跨越3000公裡來到中國揚州求學。今年6月,她終於拿到學位證書,即將實現夢想。
在印度拉賈斯坦邦,公立醫院全科醫生奈特告訴澎湃新聞,他2018年從中國南方壹所醫學院畢業,現在每天接診柒八拾名病人,從CT圖判讀到外傷評估,幾乎每天都能用上在中國課堂和實習中學到的技能。
安娜和奈特並非個例。近年來,隨著印度國內醫學院學位供需矛盾加劇、學費居高不下,越來越多印度學子把目光投向中國。相比動輒數百萬盧比的印度私立醫學院,中國高校的學費相對低廉、課程規范,且配備先進的醫療設施和提供多樣化的臨床經驗。
疫情和中印關系波動壹度讓這壹趨勢按下暫停鍵,大量印度學生滯留國內,不得不依賴網課學習。但隨著中印關系出現回穩趨勢,有分析認為,中國作為印度學生留學目的地的吸引力將大幅提升。
卡蘭古普塔教育咨詢公司(Karan Gupta Consulting)的創始人卡蘭·古普塔注意到,受加拿大等傳統留學目的簽證政策收緊、經濟因素和移民政策不確定性等多重因素影響,印度學生可能會考慮其他選擇。“隨著印度和中國關系的改善,印度學生對留學中國的看法可能會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會有多大,目前還很難說。如果改善,我們可能會在未來6至8個月內看到更多印度學生考慮留學中國。”古普塔向媒體表示。
赴華學醫為何具有性價比?
“12歲時,爸爸突然患上疾病並被送往ICU。在醫生說完‘你爸爸沒事了,可以放心了’這句話之後,我感到如釋重負。那壹刻開始,我想要成為醫生,這樣才可以給患者和家屬帶來安慰和快樂。”安娜告訴澎湃新聞。
同韓國近期引發熱議的紀錄片《人才戰爭》中描述的“優秀學生湧向醫療行業”的現象類似,印度近年來也出現了壹股學醫熱潮,工程專業的報考熱度反而隨之降低。全印醫學生協會(AIMSA)副主席薩亞德·艾哈邁德曾表示,催生這種趨勢的是工程專業就業水平下降。
印度家長也曾因擔憂學費高昂、學習時間超過伍年而不願讓孩子進入醫學院,但這種觀念已經改變。“即使那些沒有繼續深造(就讀研究生)的醫學生,前途也壹片光明。地區醫院醫生或在社區診所執業的醫生月薪約為8萬盧比(折合人民幣6528.08元),家長現在把醫學教育視為可以帶來長期收益的壹次性投資。”艾哈邁德說道。
等待就診的人群擠滿了印度普拉亞格拉傑壹家公立醫院的走廊。
在印度國內完成本科醫學課程需要伍年半時間,包括為期壹年的強制性輪崗實習。為了進入醫學院,學生需要通過由印度國家考試局(NTA)舉辦的國家本科入學資格考試即NEET。2013年NEET考試首次舉行時只有75萬名學生報名參加,2022年的考試人數已飆升至180萬。-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