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1 | 来源: 第一财经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又是银行信用卡数据集体“缩水”的一年。
随着2025年中报收官,第一财经统计了上市国有大行、主要股份行2025年中期业绩,与信用卡相关的多项数据呈现出下滑态势,例如,信用卡贷款余额较年初进一步收缩、信用卡交易量同比普降、信用卡流通卡持续减少等。
多家银行在中报中将银行卡手续费的同比下滑归咎于信用卡交易量的萎缩,4家银行披露了信用卡业务收入,均出现下滑。
“信用卡正在被年轻人抛弃?”类似的话题在社交平台流转。不过,第一财经发现,在消失的信用卡背后,除了受消费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外,人们的持卡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多位持卡人表示,注销信用卡是因为“太多了也没用,一两张就好。”同时,也有“羊毛党”抱怨,当前信用卡的权益大不如前,“羊毛太少!”
信用卡交易量普降
信用卡贷款余额反映了信用卡的活跃程度,也是国际上统计信用卡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根据6家国有大行、8家股份行披露的数据,上半年,这14家上市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合计7.52万亿元,相比年初减少1975.72亿元,下滑2.56%。其中,11家信用卡贷款余额较年初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
其中,中国银行的收缩幅度最大,上半年,中国银行信用卡贷款金额5224.99亿元,较年初减少13.88%;平安银行减少9.23%;兴业银行减少8.07%。
建设银行上半年的信用卡贷款余额最高,达到1.05万亿元,较年初减少1.03%。14家银行中,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浦发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有所增长。
信用卡交易金额同样是信用卡活跃度的重要体现。14家银行中,12家银行公布了信用卡消费金额,上半年合计11.47万亿元,同比下降11.05%,少了1.42万亿元。12家银行的同比数据均出现下滑,下滑幅度最高的如中国银行、光大银行,降幅超过18%;最少的如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同比下滑在5%左右。
招商银行上半年实现信用卡交易额2.02万亿元,同比下降8.54%,是交易额唯一超2万亿元的银行。另外,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农业银行的信用卡交易金额都守住了1万亿元。
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认为,信用卡交易额的下降,主要是由宏观经济环境、银行自身战略调整、激烈市场竞争、严格监管政策,以及客户权益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信用卡数量方面,14家银行中,10家银行公布了相关数据。这10家银行的信用卡流通卡合计8.9亿张,与去年同期相比少了391万张,信用卡流通卡量依旧呈现微降趋势。
平安银行一年时间净减少了626万张信用卡,降幅12%;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均减少400万张左右;而中信银行则飙增637万张;光大银行也增加了330多万张;招商银行上半年信用卡流通卡9692.67万张,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截至6月末的累计发卡量均在1.48亿张,处于总量的第一梯队。
董峥分析,银行业削减睡眠卡比例的惯性依然存在,在信用卡整体遭遇行业“寒冬”的当下,卡量规模不再成为体现信用卡业务状况的数据指标,特别是对睡眠卡的清理,从客观上刺破规模幻觉,成为对行业挤泡沫的重要举措。
信用卡不良率仍在增长
2025年上半年,信用卡的业务收入同样处于下降通道,仅有4家银行披露了该数据。其中,招商银行上半年实现信用卡利息收入306.12亿元,同比下降4.96%;实现信用卡非利息收入104.71亿元,同比下降16.23%。
而另外3家均是双位数下滑,其中,中信银行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244.86亿元,同比下降14.61%;光大银行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136.60亿元,同比下降21.3%;华夏银行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75.74亿元,同比下降12.91%。
信用卡业务收入的收缩也影响到整个银行卡的业务收入表现,比如,交通银行称,上半年银行卡业务收入同比减少1.39亿元,降幅1.73%,主要是受消费额下降影响,信用卡回佣收入同比减少。
中信银行称,上半年银行卡手续费69.73亿元,同比下降12.29%,主要受全市场信用卡交易量萎缩影响。
招商银行也表示,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16.37%,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76.02亿元,同比下降3.27%,均主要是受信用卡交易量下降影响。招商银行认为,当前经济结构仍在调整转型,居民消费意愿仍待进一步复苏,信用卡及消费贷款增长承压。-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