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3 | 来源: 真实人物采访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我出身上海外来务工家庭,从小住在社区车棚旁的小屋。
小时候不懂事,不懂得穷是什么,很快乐。长大后才明白,性格中卑微的部分可能就是源于当时家庭的环境。
越穷反而越要面子。22岁,全家举债20万送我到加拿大留学,但这些钱根本不够支撑国外的生活。
这才发现穷人在国外举步维艰,我只能靠打黑工赚学费,最多时打三份工。我像刷副本一样慢慢站稳脚跟。
但是,经历了与至亲的生离死别后,我开始幡然悔悟。再加上不想在国外躺平,喜欢更有挑战的生活,我30岁放弃一切回国发展。
90年代的上海,街头巷尾热气腾腾,满大街的自行车铃铛作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万丈高楼平地起,到处欣欣向荣。吹来了各地下海经商和打工的人,父母就是随着这股风过来的。
1991年,我出生在上海,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一技之长,全靠苦力赚钱养家。父亲在小区担任门卫、垃圾清理工和车棚管理员,母亲在商场做营业员。
从小我跟父母居住在社区的车棚和垃圾房旁的小屋。
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小时候的我从不觉得自家穷,只是家小而已。父母带我去拍照,常陪伴我就很开心。
可是等我再长大一点,却渐渐变得敏感又自卑。
(我们结婚了)
上小学时,我和同龄小伙伴一起去买雪糕,其他人买五毛钱的,我却买两块五的。就是想掩饰自家的穷,以此彰显自己的厉害,不让别人看不起。
家庭环境使我自卑,父母不但不理解,回来还大骂我浪费钱。
他们无时无刻不提醒我家里穷,常给我灌输读书改命的道理。
父亲沉默寡言,更是把艰难挂在脸上。
有一次,我打球崴了脚。他来接我,不问我脚怎样却担心钱。其实也没花钱,只是把我带回家敷了些膏药。
父亲在外赚钱辛苦,但喜欢怨天尤人,导致做事不顺,还把负面情绪带回家。与母亲吵架,甚至砸结婚照。
那时我发誓,自己将来一定不做这样的父亲。
(我在加拿大的冬天冰湖上)
曾有人言:“一个人的命是指,以什么思维方式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规划”。自卑使人懦弱,也使人更加努力克服缺陷。-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