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3 | 来源: 有料新语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释永信惹麻烦 | 字体: 小 中 大
针对释永信事件,河南省佛教协会9月4日发文,具体内容如下:
守法遵规 正心持戒 维护禅宗祖庭清净庄严
释永信(原名刘应成)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
释永信长期担任少林寺住持,本应潜心修行、立身为范,率众持戒、弘扬佛法,传承禅宗法脉,守护祖庭清净,然而其目无国法、罔顾教规,六根不净、追名逐利,肆意妄为、屡破底线,背弃了正信正行的沙门传统,枉费了广大僧众的追随信任,辜负了党和政府的培养重托。释永信所作所为性质恶劣、影响极坏,不仅葬送了个人的法身慧命、伤害了僧众的淳朴信仰,而且侵蚀了佛教的健康肌体、影响了我省的良好形象。释永信行止失范、底线失守,自种孽因、终食恶果,已被撤销少林寺住持职务,注销教职人员备案和戒牒。
河南省佛教协会坚决拥护、坚定支持对释永信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带领全省佛教界深刻反思警醒,深刻汲取教训,深刻对照整改。持续在全省佛教界深入开展“坚持中国化·同心正道行”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教职人员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戒律,提升宗教修为,秉持道德素养,让佛教回归闻思修行、弘法利生的本质,让佛门保持明心见性、清净庄严的浓厚氛围。坚持从严治教、完善机制、强化约束,指导各地佛教团体、佛教活动场所进一步健全教职人员监督管理制度,紧盯违规犯戒行为,加大惩戒力度,形成有力震慑,真正让“一处犯戒,处处受限”成为常态。坚持依法依规、强化自觉、形成常态,教育引导教职人员牢固树立国大于教、国法大于教规、教民首先是公民的正确观念,增强法治意识法治观念,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法规,积极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及其配套规章制度,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管理教内事务,不断提升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河南省是佛教在我国传播最早的地区之一,少林寺是享誉海内外的禅宗祖庭。一千五百多年来,少林寺见证参与了我国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历程,推动践行了禅宗法脉的健康传承。新时代新征程,河南省佛教协会一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带领广大佛教僧众,深学笃行习近平(专题)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推动我国佛教中国化目标,全力指导少林寺僧团正确认识禅宗祖庭的定位,切实担起禅宗传承的使命,秉持初心、痛定思痛、迎难而上,全面提升凝聚力、向心力,全面重塑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切实当好弘扬中国禅宗文化的表率,当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率,当好守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表率,更好团结凝聚力量,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贡献。
河南省佛教协会
2025年9月4日
相关新闻
释永信老家门前是淮河,沿河溯源,横跨两省,是少林寺山门前的少室溪。
这是释永信和少林寺最早的因果。
释永信父亲是水电职工,四海奔波,母亲带五个孩子下地种田,老家贫困,释永信童年不多的消遣是听人说书。
说书人口中,少林寺藏身名山,僧侣各怀绝技,“云来雾去、像神仙一样”。
1981年,16岁的释永信,偷拿家里30块钱,背着旧被褥,坐三天汽车去少林。
然而到了嵩山脚下,未遇古刹,只见荒田,破败庭院中,透过柱子就能望到残存的方丈室。
方丈室内,当家话事人是双目近盲的行正和尚。老和尚目难视物,但心算厉害,负责寺里记账。
释永信辗转入了少林。
多年后,他在自传中称,白马寺方丈为他引进,少林寺方丈为他剃度,剃度地点是禅宗二祖断臂求法的亭子。
然而,回忆或有美化之嫌。少林寺周边村民记忆中,释永信只是一个留着鼻涕、挥杆放牛的小和尚,并无出奇之处。
少林寺兴建于北魏,毁于1928年军阀战火,香火早中断于历史章句中。
寺中生活贫寒,每日勉强果腹,唯一生意是卖大碗茶,其实就是向路人卖白开水。
入寺不久,释永信被送去学武,最初报道中,他学会数套,后来变为十几套,自传中变成会上百套功夫。
他有自己的修炼方式,相比练功,他记性好,“一个套路,看几遍就能记住,再练个几遍就是自己的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