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5 | 來源: 紐約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紐約新聞 | 字體: 小 中 大
在格林尼治村壹個繁忙的街角,壹家深色外牆、內部裝飾簡樸的新咖啡店裡洋溢著生氣。
頭戴黑色報童帽的咖啡師在吧台後安靜地點著屏幕,操作灰色的方形咖啡機。只能用手機點單的顧客絡繹不絕前來取餐。不需要排隊。
門口的夾板廣告牌上寫著糖漿特調飲品的吸睛名字:生椰拿鐵、絲絨拿鐵、菠蘿冷萃和粉紅日出。
入口上方是幾個白色英文字:Luckin Coffee。
“跟別的店不壹樣,”18歲的阿裡·伯恩鮑姆說,他住在上西區,上個月在TikTok上看到這家店後專門過來探店。“很酷,也很時尚。”
瑞幸在紐約可能還不是家喻戶曉的品牌,但不到拾年前創立於北京、全球擁有超2.6萬家門店(幾乎全在中國)的瑞幸已經憑借以高效的手機點單系統、創意飲品和豐富折扣為核心的未來零售模式稱霸本土市場。
現在,它來到了咖啡巨頭星巴克的誕生地——美國。今夏這家中國企業在曼哈頓連開肆店。格林尼治村門店距不久前閉店的星巴克僅隔著壹個街區。
過去幾年,瑞幸和星巴克在全球展開激烈競爭。在中國,瑞幸已超越這家總部位於西雅圖的連鎖品牌。如今的懸念是:瑞幸能否在星巴克的主場挑戰它?
31年前,星巴克聲勢浩大地降臨紐約,在上西區壹角開了壹家近280平方米的旗艦店後,迅速征服了這座城市。紐約客為其溫馨的國際風情、友好的咖啡師和優質的阿拉比卡咖啡所傾倒。
它在曼哈頓遍地開花,許多門店直接開在現有咖啡館的旁邊。
但星巴克已不復昔日進取之勢。銷售增長疲軟,難以適應手機點單時代,還受到許多小型精品咖啡連鎖品牌的沖擊,比如紐約本土的Variety Coffee、Café Grumpy,以及私募支持的Blank Street Coffee等。
瑞幸2017年在北京創立,之後迅速取代星巴克成為中國的咖啡之王。它不僅提供大量由阿拉比卡咖啡豆制作的創意拿鐵,更推出了壹款游戲化應用程序,以令人上癮的優惠券推送吸引用戶。
6月30日瑞幸登陸紐約,兩家首店壹家位於第六大道的諾瑪德,距星巴克壹個街區;另外壹家在阿斯特廣場附近的格林尼治村,而有著近30年歷史的星巴克壹家星巴克大門店在去年夏季閉店。
8月下旬第叁家店落戶地獄廚房,往南壹個街區也有壹家星巴克;第肆家進駐金融區,與星巴克門店相距百米。
對星巴克來說,瑞幸的到來是壹種令人不安的挑戰——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家西雅圖巨頭成就了對手。
過去25年間,星巴克激活了曾經沉寂的中國咖啡市場,攻克了這個長期以來茶文化主導的國度。
但此後,該連鎖品牌在中國受挫。瑞幸登場後迅速領跑,即便創立叁年之際它曾經出現重大財務丑聞,導致管理層大換血。
企業數據顯示,瑞幸在華門店數已是星巴克的叁倍。據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統計,雖然中國仍是星巴克第贰大市場,但份額已從2017年的40%降至去年的14%。
瑞幸在華門店數已超越星巴克北美門店數總和。不過星巴克全球門店超過4.1萬家,仍然領先瑞幸。
瑞幸在美國的布局迄今為止或許仍很有限,但野心卻不容小覷。
瑞幸首席執行官郭謹壹在7月底的財報電話會上對投資者表示,公司在美國的擴張將會循序漸進,目前仍處於探索的初期階段。
同月,瑞幸在Instagram上的帖文則顯得更為激進,稱其在紐約的首批門店“僅僅是個開始”。
瑞幸拒絕詳述進軍紐約市場的計劃,但聲明中將承諾為美國咖啡文化注入“新活力”。
星巴克並沒有對瑞幸的到來予以直接評論,而是在壹份聲明中稱自己的門店融合“便捷性、聯結感與工藝——不僅提供高品質咖啡,更營造溫馨體驗”。
在咖啡店的經營理念上,瑞幸和星巴克幾乎沒有共同點。
星巴克長期以來壹直秉承霍華德·舒爾茨的願景:把意式咖啡館帶到美國,打造所謂的“第叁空間”——家和辦公室之外,人們可以與朋友小聚或閒閱報章的地方。-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