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7 | 来源: 海边的西塞罗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各位好,今天周日,照例和大家谈谈心——我觉得每星期的这篇谈心文,成了支持我持续写下去的最强动力,要不然谁愿意在这个微信公众号已经几乎凉透的时代拼命的硬写呢?还每篇都写的这么长。
昨天和一个同辈朋友聊天,他的公众号刚刚没了,我觉得都是朋友,还是去慰问一下好——虽然其实没什么用。结果让我听吃惊,我说节哀顺变之后,他老半天才反应过来我说的是公众号。反应过来后他说:嗨,我早不在乎那个了,反正我现在也不指着那个挣钱了。
的确,那位朋友是这几年我们的前同行中转型比较成功的,收入方式早已转移,公众号也是十天半个月才写一篇,早已比较佛系了,虽然这样说似乎让他的没号更显得不可理解。但的确,这事儿已经对他打击不大了。
我为朋友感到庆幸之余,却不由的感到这个感觉似曾相识,想了许久才想起这个感觉以前确实经历过。
十年或者更久以前,彼时我刚刚毕业进入一家报社工作,当时正赶上传统媒体,尤其是调查新闻的退潮期,每年都有大量优秀的记者前辈离职,利用从业多年积累的资金和人脉做些别的生意,彼时经济也确实还处于活跃期,虽然创业这个事情九死一生,但偶尔确实是还有成功的,有些前辈同事偶然回来,请我们这些有过一两年共事回忆的小同事们吃饭,席间无非就传达两个意思:
一则就是李商隐的那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他们很多人依然怀念那段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的岁月,并认为舆论监督是有价值的,干这行太苦、太难、更关键的是还逐渐被污名化,不被公众所理解,甚至有些即便被他们帮过的人也转面忘恩,骂他们是“公知”“x记者”,这样的背刺遭遇多了,很多前辈自己都患上抑郁症了。质疑人性到底值不值得救赎。
于是就有了第二个意思,劝我们这些年轻、还跑得动的后辈赶紧转行——大好青春年华,干点什么别的不好——有你这努力和聪明劲儿,跟我干早发了。
这些话,我当时听是听,感谢是感谢,但心底里多少还有点质疑甚至腹诽,有一次甚至当面说了出来——新闻监督、舆论共识、共筑共识的底线,这些工作总得有人去鼓与呼吧。所以这行当的价值是长存的,总得有人坚守。
前辈倒是没有以一种“好心当成驴肝肺”“良言难劝饿死鬼”的表情看我,只是多年后想来,我多少有点觉得惭愧——我说的那个东西只是应然,而前辈聊的那个东西是实然,你看现如今的公众号、自媒体退潮,面对朋友的“公众号早该死了,平台自己都放弃了,你还写个啥”的说法,我就再也鼓不起勇气去用“社会需要公众号,读者总要读一些东西”之类的说辞去辩解。
因为他说的就是实然,公众号确实已经退潮了,离凉掉不远了。你现在点开公众号网页,除了头两三条有限的关注推送之外,后面全都是算法、或者平台有意推送给你的文章,大部分垃圾到不值一读——公众号在头条化,头条化到我这个曾经的读者、如今的从业者都不忍卒读了。这有什么疑问么?
更令人心寒的,还是大量劣质受众的存在与搅扰。
昨天我发了篇《一场万众期盼的革命,为何最终血流满地》的文章,对一个留言难得的回骂。
我是第一次注意到这个留言者,这个人关注我多年了,还不时看我的文章,当然一次都没有赞赏甚至哪怕点赞过,但是可能是某种莫名的神秘力量一只支撑着他坚持在看。偶尔留两句阴阳怪气的留言:-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