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17 | 来源: 经济观察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记者 郑晨烨
9月15日下午两点,深圳罗湖区,位于田贝四路万山珠宝园6楼的一家名为“君辉”的公司办公室大门紧闭,工商资料显示这里亦是君豪金业(深圳)有限公司的办公场所,有从业者告诉记者,二者实为同一家公司。同一时间,位于水贝二路兴龙黄金珠宝大厦6楼的深圳市粤宝鑫贵金属有限公司办公室大门亦已紧闭。
上述公司紧闭的玻璃门上,都交叉贴着白色的封条,驻守在现场的保安对所有来访者的问题,都只用三个字回答:“不知道。”
写字楼前台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要更具体一些:“警察两三天前就来了,然后就封了这里。”
几乎就在同时,一场关于“水贝金料商跑路”的讨论,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快速发酵:一则“深圳水贝十几家金料商集体跑路”的消息开始流传,一份包含“君豪”“粤宝鑫”在内的“跑路”企业名单被广泛传播,传闻涉及的资金规模从数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尽管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很快出面澄清,称传闻“夸大不实”,仅是“个别企业出现问题”,但这并未完全驱散笼罩在市场头顶的疑云。
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由此浮现:在金价持续高位运行的背景下,本应顺势盈利的黄金商们,为何反而走到了被关门查封的境地?
经济观察报记者在深圳水贝走访后发现,答案指向一种在水贝早已存在多年的交易模式——“私盘对赌”。
多位水贝资深的黄金从业者向记者证实,这并非一个关于“卖黄金”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赌金价”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这些被称为“料商”的中间商,扮演的并非贸易商,而是事实上的“庄家”。
“有很多人在赌行情,赌的是跌。”水贝黄金从业者郝先生告诉记者。
而当金价的单边上涨行情持续不断,这场“赌跌”的游戏便迎来了它的终局——爆雷。有从业者告诉记者,君豪公司的老板选择了主动向警方自首,而粤宝鑫公司的法人代表谈广,则至今去向不明。另外,在一个由粤宝鑫事件受害者组成的维权群中,成员人数已达到458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水贝第一次传出黄金料商“出事”的消息,记者采访的多位从业者亦判断称,这大概率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私盘对赌”
君豪与粤宝鑫等公司的经营异常,将水贝黄金产业链中一个长期存在却并不透明的环节推至台前——料商。
在传统的黄金产业链中,料商的角色是连接上游炼厂与下游加工厂、柜台的中间贸易商,但在深圳水贝,尤其是在黄金回收这一细分领域,情况变得更为复杂。经济观察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次出现问题的料商,其核心业务并非简单的“买金卖金”,而是一套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场外交易体系。
“按规定,所有回收的黄金旧料,最终都应流回场内,比如卖给有资质的精炼厂,再由精炼厂进入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系统。”水贝黄金行业资深从业者肖中聪告诉记者,“但实际操作中,很多回收上来的旧料,经过提纯后,就直接在场外流通了。”
场外流通,意味着这部分黄金的交易,全程不经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也不涉及合规的税务发票,对于水贝数量庞大的中小型珠宝柜台和“夫妻店”而言,从这些场外料商手中拿货,意味着更低的成本和更灵活的交易方式。一个围绕着“回收料”的灰色生态由此形成。-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