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3 | 來源: 大紀元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北京 | 字體: 小 中 大
經營20年、毗鄰北大清華的北京豆瓣書店將停業。店主直言,“生意壹直不好,今年尤其差,讓人看不到希望。”2024年中國獨立書店倒閉率超過40%,今年仍在持續。
經營20年的豆瓣書店將停業 店主看不到希望
9月初“北京豆瓣書店即將閉店”的消息在書友間傳開。9月14日晚,豆瓣書店官方微信發布消息證實:“是真的。”
書店店主卿松日前告訴《出版人雜志》說,“這些年書店生意壹直不好,今年尤其差,讓人看不到希望。”這些年豆瓣書店也努力自救過,但無濟於事。壹個是從2017年開始在朋友圈推薦書,另壹個是去年曾短暫地推出過圖書盲盒。
豆瓣書店以賣庫存書和贰手書為特色,與社交媒體豆瓣網同名,但並無直接關系。書店於2006年開業,位於海澱區成府路,距離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不過幾百米,面積約60平方米。
由於經營困難,中國的出版機構也開始直播賣書了,而這直接堵死了豆瓣書店的生存空間。卿松還說,“當我知道我們合作的壹些出版機構開始為了去庫存做直播,以3折的價格賣微瑕書的時候,我就知道像我們這樣純粹賣書的書店,已經完全沒有生存空間了。”
實體書店生存艱難 倒閉潮仍在持續
不僅是豆瓣書店這樣的人文書店,很多網紅書店也未能逃脫這波書店倒閉潮。
上個月TSUTAYA BOOKSTORE(蔦屋書店)成都仁恒置地廣場店發布閉店通知,於2025年8月31日終止營業。自去年10月,日本蔦屋連鎖書店先後關閉了西安邁科中心店、上海MOHO店和天津仁恒伊勢丹店叁家書店。
國內的其它網紅書店也未能幸免。廈門“拾點書店”3家門店於2024年7月全部關閉,鍾書閣重慶旗艦店停業,上海言幾又書店從60家門店銳減至3家。據《2024年圖書零售市場年度報告》統計,2024年初至2025年4月,至少7家知名網紅書店品牌關閉超50家門店,波及北京、上海、西安等拾余座城市。
網紅書店是指那些通過優化文化消費場景、營造獨特氛圍而吸引大量消費者並成為“打卡地”的實體書店,它們將傳統書店轉型為集閱讀、社交、體驗於壹體的多元化消費空間。
此外,上海的半層書店3月25日停業,未覺書屋5月31日關店,杭州的樂園書店和銀川的胡須書店也選擇了在同壹天關閉,成都的野梨樹書店在6月17日停止營業。
根據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發布的《2024年中國實體書店發展報告》顯示,全國獨立實體書店數量從2019年的近3萬家銳減至2024年的1.68萬家,5年內減少了44%,平均每年有超過2600家書店停業。其中2024年全國實體書店數量同比減少18%,其中獨立書店倒閉率超40%,營收平均下降25%。
不過,在實體書店紛紛倒閉的同時,中共的新華書店卻逆勢增長,2023年資產總額突破2575.98億元,稅後利潤同比增長11.6%,達到147.64億元。新華書店是中共國有圖書發行企業,隸屬於中共宣傳部、中國出版集團,是中共刊物宣傳與發售處之壹。
但新華書店的賺錢秘訣並不靠普通圖書銷售,而是教材教輔發行這門“剛需生意”。1951年起,中共新華書店就擁有中小學教材的專營權。2023年教材教輔占書店業務柒成以上,毛利率高出其它圖書10%以上,僅教材采選服務壹項就覆蓋26個省份,年收入超1.35億元。
北京中文書店裡的小孩子。(法新社)
實體書店為何走到了“生存不下去”的絕境?
河南廣播電視台《多點看法》欄目認為有肆點原因。首先是“內容載體的替代”。2024年中國電子書市場規模突破300億元,同比增長15%,而紙質書銷售額同比下降8%。年輕人的閱讀場景早已從“捧著書本”轉向“盯著屏幕”。-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