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4 | 來源: 自由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特朗普 | 字體: 小 中 大
外媒報道,中國制造的全球野心正加速展現,占全球制造業超過3成,出口量不斷攀升,連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也難以阻止中國崛起成為制造業超級大國。從智慧手機到AI機器人工廠,中國不僅掌握生產鏈核心,更計劃透過科技創新挑戰美國主導的供應格局。報道指出,面對中國的工業霸權,全球市場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震蕩,而美國的應對似乎仍力不從心。
《經濟學人》報道,中國占全球制造業超過30%的市占率,總量超過美國、德國、日本與韓國加總。然而,這數據仍低估了中國制造品對外國競爭對手所引發的恐懼。
中國商品便宜,且越來越便宜,因為中國企業不僅運作效率高,能快速生產和交付產品,還同時被迫參與激烈的國內價格競爭。在工廠出廠價格連續叁年下跌之後,許多企業都在虧損,只能迫切地將產品銷往海外市場,因為利潤更厚。若以價值衡量,中國出口增長已令人印象深刻;若以數量衡量,更是近乎“不可思議”。
在新冠疫情爆發前,全球約叁分之壹的出口貨櫃裝載的都是在中國組裝、種植或加工的產品。如今,盡管中國的GDP僅占全球的約伍分之壹,但其在全球出口貨櫃的占比超過36%。壹位在中國的外企高層預言“總有壹天,中國與世界將無法再吸收更多中國商品,而我認為那壹天正逐漸逼近。”
與此同時,中國正封鎖境內重要市場。新的規則限制了芯片、醫療器材等進口,因為共產黨將經濟與國家安全置於短期增長之上。雖然受川普多變的關稅打擊,中國對美出口大幅下滑,但中國的整體貿易順差今年仍有望超過1兆美元,對非洲、亞洲、歐洲與拉丁美洲的出口創下新高。從巴西到德國,再到泰國,政治人物都聽到保護成熟產業,以免受中國競爭挑戰的呼聲,但同時,這些政客又希望中國投資能幫助他們發展未來產業,例如在當地建工廠。這種矛盾限制了他們正面對抗中國的意願。
當外國領袖遠赴北京,要求中國更公平對待外企,或要求中方重新平衡經濟,中國官員毫不退讓。相反,他們會壹方面對川普的“霸凌手段”表示同情,壹方面威脅若外國政府限制中國商品進口,將予以報復。
展望未來,中國的人工智慧(AI)機器人工廠備受矚目。中國對自己在美國身上的籌碼充滿信心,這種自信令貿易伙伴難以接受。但其強硬態度還有更深層的原因,中國領導人熱衷於主導全球制造業的制高點,並不想改變方向。
分析指出,改革派中國人與外國人壹樣,擔憂這種制造業動能難以持續,但黨內領導層卻將川普采取的“中式產業政策”(例如政府要求持有龍頭企業股份)視為對自身路線的背書。中國在“自力更生”的執著中感到被驗證。尤其在川普壹次又壹次企圖掐斷中國獲取美國技術的同時,又轉而推銷更多美國產品,這讓中國對美國的信任幾乎降至零。壹位中國經濟學者說,美國“犯了壹個巨大的錯誤”,它“喚醒了中國”,卻無法阻止中國培育出世界壹流的產業。
川普上台時曾承諾帶來壹場“制造業黃金時代”。但諷刺的是,若真實現了,受益者可能會是中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