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5 | 來源: 外灘教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沒有朋友的青春期”、“寂靜的壹代”、校園“人機”、“透明人”焦慮、只做“搭子”不做朋友、宿舍關系的 “陌生人化”、情感隔離……
越來越多的新式描述,都在訴說著這壹代的孩子,在用沉默對抗世界的喧囂,在“內卷”的滾筒中碾碎了青春聯結,在互聯網的信息洪流中成為孤島。
沒朋友、沒社交、沒欲望、沒感情,新壹代的“肆無”青年在泛濫。
這不是預警,而是危機已降臨。

心築起高牆,人活成了孤島
《叁聯生活周刊》曾用“青春共同體”來形容那些相伴共度校園時光的朋友。可惜,這壹代孩子的青春共同體正在消逝,群體的孤獨卻在蔓延。
從前,教室裡有同桌、課間能打鬧、上廁所會有伴、上學放學路上也可以呼朋喚友。身邊不缺同齡友伴,耳邊不缺玩樂喧囂,心裡不缺情感慰藉。
如今,教室拉開桌椅,獨桌獨座;課間禁止喧嘩追逐;上廁所計算分秒,有專人巡查;就連上學放學都被父母接送、培訓班,接力替代。
不缺吃喝的物質富裕年代,同伴成了奢侈品。
在學校裡習慣了獨來獨往的凌聰,曾經也是班裡組織活動的活躍分子。可是自從來到這所重點中學後,愛說愛笑的他就變得愈發沉默。
因為課上話多,凌聰經常被老師找家長;課間打鬧被教導處點名批評;因為好動影響同學,到講台邊專享“VIP位”;甚至因為籃球賽時“見義勇為”跟裁判起爭執,被老師列為“好事分子”。
重重打擊下,凌聰幹脆封閉自我,選擇在校園裡當“獨行者”。對現實的失望,讓他在心底築起了壹座高聳的冰牆,將自己的內心與他人的情感隔絕開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