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5 | 來源: 健康生活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哈佛 | 字體: 小 中 大
每月性生理釋放≥21次,前列腺癌風險降低22%?
哈佛醫學院發表在國際期刊《European Urology》、長達18年的跟蹤研究,徹底打破大眾對前列腺健康的認知。
而這壹結論,讓39歲的外企市場總監趙先生格外有感觸——常年連軸轉,奔波於出差與應酬,連和妻子相處的時間都少得可憐,好不容易有空卻頻頻“力不從心”,最近體檢更是被查出前列腺疾病。
網友見狀調侃:“這下有科學依據了,可不能再‘偷懶’了!”
01、每月21次,降低22%前列腺癌變風險?
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新確診的前列腺癌患者約146.8萬人,占男性所有新病例的14.2%。也就是說,每新增7位男性癌症患者中,就有1人患的是前列腺癌。
此次哈佛醫學院的研究追蹤了32000名男性在3個關鍵年齡段(20-29歲、40-49歲以及問卷發放前壹年)的平均每月生理釋放頻率,歷時長達18年。結果表明:性次數與前列腺癌患病率呈負相關,每月生理釋放達到21次以上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降低了約22%。
據悉,這是迄今為止男性健康領域規模最大且具參考價值的重要成果之壹。研究人員指出,定期釋放就像給前列腺“做保潔”,能夠減少炎症與潛在致癌物質的積累。
研究成果令人振奮,壹經發表便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但在高壓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男士似乎難以維持如此高頻率——《中國男性調查報告》指出,中國男性平均每月頻率僅為6.48次。
02、30歲,是男人的分水嶺
調研數據顯示,61.6% 的中國男性認為性&生活“非常重要”,另有34.4% 認為“重要”——幾乎所有男性都承認,它是生理需求,更是情感連接的壹部分。
可這份期待,往往在男性30歲後遭遇現實落差。研究表明,男性30歲壹過,體力活動量便會下降近20%。能量儲備減少,續航動力不足,也難怪越來越多30+男性在親密關系中嘗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無奈了。
面對這樣的現狀,越來越多男性開始關注自身整體狀態。目前中國男性人口近7億,30歲以上占比近半,市場正在從“應急幹預”走向“日常養護”,以來倍精為代表的高端養護科技在京J東等異軍突起,相比臨時幹預,其強調長期調-養,從根源優化男性生理狀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