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6 | 來源: 建設性意見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最近有壹個半調侃半嚴肅的說法在瘋狂流傳:
中國不缺牛馬,只缺驢。
這話是中國畜牧業協會驢業分會負責人對媒體說的,看起來還比較權威,但其實是屁股決定腦袋的胡說八道。
真相是:
相比幾拾年前,中國驢的存欄量的確是大幅減少了90%以上,從千萬頭降到了百萬頭的規模。但養驢減少的根本原因是市場不再需要那麼多驢,而不是想要驢而買不到。
所謂“中國缺驢”的說法,本質上是阿膠生產企業為不斷抬高阿膠價格而人為編造出來的謊言。
阿膠生產企業壹方面將阿膠塊賣出1000元/斤以上的奢侈品價格,另壹方面卻只給鮮驢皮原料開出幾拾元壹斤的收購價格,比驢肉還低得多。養殖戶賣壹張驢皮的收入占整頭驢不到30%,阿膠企業卻指望養殖戶為了壹張驢皮而花兩到叁年養壹頭驢,這可能嗎?
之前有幾年,阿膠企業去非洲市場大規模收購驢皮,雖然支付的價格相對中國市場並沒有更高,但相對非洲國家的收入水平來說卻是比較大的壹筆現金了,這就導致很多非洲家庭殺驢取皮換取現金,嚴重影響了這些國家的農業生產。現在,很多非洲國家已經禁止向中國出口驢皮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驢皮收購的價格相對足夠高,多的是人願意養驢殺驢,關鍵就是阿膠企業寧願把大部分成本都用於投放廣告,而不願意給到養驢的農戶。
歸根結底,阿膠作為壹種典型的智商稅產品,驅動市場靠的是廣告營銷洗腦,而不是驢皮帶來的所謂功效。
現實是,不僅驢皮在中國賣不出好價錢,驢肉也缺乏市場競爭力,所以作為肉用牲畜的驢注定只能越來越少。
人們幾乎不再用驢來耕地拉磨,也不再用驢來運輸物資,這個相信大家都很容易理解。那驢肉缺乏市場競爭力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還得從“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這句名不副實的廣告語說起……
這句誇贊驢肉美味的話誕生於中國人均肉類消費少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年代,那時候,華北地區的平民想要吃牛肉是極為奢侈的事情,反倒是體型相對小壹些、養殖數量多壹些的驢偶爾能死壹頭給大家開開葷(殺活驢也是極為奢侈的),因此誇贊驢肉的味道也算情有可原。
但實際上,驢肉的味道、口感相對牛肉羊肉和豬肉來說根本沒有什麼優勢,不是說驢肉不好吃,而是並沒有比其他肉更好吃。甚至,煮熟切片之後其實很難分辨驢肉、豬肉和馬肉。別說我們普通消費者了,連驢業協會的工作人員都分不清……-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