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07 | 来源: 澎湃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山火肆虐 | 字体: 小 中 大
《风林火山》整个故事都困在九十年代,困在过去的演员阵容和叙事元素中,是属于过去的电影。
香港电影的拐点现象,在这一两年间,呈现出集中爆发的趋势。《捕风追影》在票房与口碑均有不俗表现,验证了新老代际合作焕发新生的可能;《风林火山》自五月戛纳影展放映后,延宕到十月,才全面引爆预期落差。
一前一后的市场现象,类型不尽相同,却都展现出源自香港电影的共性与挣扎:老港片的影响力仍然深远,在这股影响力的漩涡之中,创作者要么因致敬的焦虑而失去方向,要么推陈出新,浮上水面去接触新的受众。市场之残酷,观众口味演变之迅速,任何大师、明星与故事原型,都不得不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位给新叙事的诞生。
《风林火山》所展现的野心,也是导演麦浚龙对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全部情怀。他试图以“去到尽”的想象、“颠到尽”的制作,以及“型到尽”的视听语言,去重现九十年代香港电影黑暗霓虹神话的复杂神采。英文片名,Sons of the Neon Night,霓虹灯之子,足以涵盖片中所有角色的特性。
除了明面上的重要角色阵营,包括李氏兄弟(金城武、杜德伟)、杀手小队(古天乐)、警察(刘青云、梁家辉)等,最终故事落在了刘思欣腹中的孩子上——既是故事的起点,李雾童告知父亲思欣怀孕了,也是终点,思欣与孩子成为李家的幸存者。
中文片名《风林火山》,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在影片中,这一典故却并非兵法概念,而是为生死赋予神秘含义——互相焚毁、无一幸免的灾难结局,是风火焚林毁山的破坏性力量。
这种“一将功成万骨枯”式的悲剧性,喜欢香港电影的观众并不会感到陌生。银河映像,或者说深受银河映像影响的创作中,也很容易找到对应的例子:下雨(《文雀》)、日食(《意外》)、龙卷风(《九龙城寨》)、阵雨(《命案》)、雷电(《临时劫案》)等。这些场景也参与了故事的建构,成为天意宿命无可捉摸的指称。-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