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09 | 來源: 胡錫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在“對華包圍圈”的大戰略上,誰是美國最可靠的盟友?它們又都發揮了什麼作用?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EIP)日前發布壹份報告,認為亞洲盟友中,日本的作用最為顯著,相比之下,韓國更“不願牽制中國”,反而會給美國帶來“沉重的軍事負擔和風險”。
此外,澳大利亞能在幫美國遏制中國方面做出壹定貢獻,但規模相對有限。法國、德國、英國等主要歐洲盟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作用有限,但能為美國對華戰略中的重要技術、外交及政治目標提供支持。菲律賓雖擁有優越的軍事地理條件,但在其他方面並無明顯益處,且在南海地區存在使美國卷入沖突的風險。
這份題為《遺產還是負擔?評估美國盟友在對華競爭中的作用》的報告稱,日本是美國的重要戰略資產,不僅合作面廣,並且與中國爆發沖突的風險極小。與之相反,韓國則給美國帶來沉重的軍事負擔,特別是駐韓美軍主要局限於防御朝鮮,卷入沖突的風險較高。
報告在談到日本時還說,它在半導體、先進技術、軍事基地和全球外交中都具有戰略支柱地位。且美日關系在過去拾年進壹步深化:美日外交關系緊密,日本防務預算提高。但報告認為,日本不太可能與中國完全“脫鉤”。
報告說,日本是美國全球最大海外駐軍地,駐日美軍約壹半在沖繩,那裡距台灣島僅400英裡(約643公裡)。報告認為,日本卷入沖突的風險較低,風險主要來自釣魚島問題,但總體可控,中國對日本發動攻擊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老胡認為,由於中國力量在過去幾拾年猛增,日本已經單獨構不成對中國威脅,但是日美關系不斷緊密,日本視中國為威脅,中日關系疏遠,這增加了美國在西太平洋對付中國可以調配的政治、軍事和經濟資源。
菲律賓的情況也有些類似,它比日本的規模小,但是它被美國利用的程度更深,成為南海地區幹擾中國的壹個突出因素。
韓國的力量中等,配合美國遏制中國的意願也沒有日本和菲律賓強烈,而且韓國對待中美博弈的態度相對猶豫、搖擺。
澳大利亞遠離中國,政治上很親美,但經濟上跟中國聯系緊密。它經常在政治上幫美國搖旗呐喊,軍事上對美國有壹定協助,但與中國經濟關系穩定,難免左顧右盼。
歐洲國家幫美國主要是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的。它們的軍艦有時來中國周邊晃壹圈,但那些屬於象征性動作。那些盟友在中美之間相對最“中立”。
需要指出的是,今天的世界已經很大程度上走出了冷戰時期的地理概念,政治和軍事包圍也不再像半個世紀前那樣名副其實。今天的包圍很大程度是地圖上的,心理上的,威懾性的,它們很難構成經濟上的真實封鎖,其軍事意義也變得有些籠統和模糊不清。
所有美國的盟友都無力單獨對抗中國,與中國發生戰爭是它們任何壹個國家的噩夢。那種情況下,它們被打殘將是毫無疑問的,而美國在多大程度上履行對它們的安全承諾,則是很不確定的。
中美都是核大國,中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常規力量部署和可以投入的總火力已經超過美國。中美全面戰爭,美國的盟友也壹起上,那將是壹次比亞太地區贰次世界大戰還要驚悚的毀滅。
中美是否會軍事對抗,主要是中美之間的事情,那些盟國提供的理由都將是有限的,換句話說,中美是否會發生戰爭,取決於美國是否有為了壹些似是而非的理由與中國做壹場殊死搏斗的意願。
無論日本還是菲律賓,對於中國與它們只存在具體摩擦,而不會對它們發動大規模進攻的信心,壹定大大高於它們在自己與中國發生軍事沖突時,美國會毫不猶豫加入戰斗的信心。加上它們都有推動本國經濟進壹步發展的緊迫需求,而這需要保持與中國合作,那些盟友抱美國可以,但讓它們出頭嚴重挑釁中國,或在中美壹旦摩擦時,直接為美國提供軍事支持,它們都會有所忌憚。
所以,老胡主張,我們要看破美國與其盟國的關系,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早年的盟友關系已經有所不同,中國需要更多把美國盟友當正常的國家相處,而不應時刻用“美國盟友”的放大鏡審視它們。
對中國來說,東亞只有壹個大的戰略問題,它就是中美博弈,其他都是中國與不同國家的具體問題,我們該怎麼處理那些問題就怎麼處理,不需太多顧及美國會如何反應。
友好與美國盟友國家相處,應當是我們的基本態度,但遇到與那些國家的爭執,牽扯到原則問題時,我們更無需因為美國的因素做讓步。壹旦與那些國家發生避不開的尖銳摩擦,美國要介入就讓它介入好了,就讓中美力量在亞太地區碰壹碰。在那樣的碰撞中,中美自會有彼此之間的分寸。
我非常不相信,某個美國盟國敢於出格挑釁中國,壹旦出現那種情況,它們就是欠揍,中國不必對之客氣。但是我們不要因為它們是美國盟國,就過度揣測它們為虎作倀,想以小欺大,我們需要以壹顆平常心對待它們。而反過來,在做美國盟國的同時,不冒頭挑釁中國,在對美國交差的同時,耍壹耍滑頭,也是它們自己的國家利益。-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