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09 | 来源: 风传媒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中国每年一度严苛的全国大学入学考试“高考”取得高分,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通往成功的必要门票,而且往往只有最顶尖的1%,才能有进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的机会。这也让清华北大两校学子,往往都是各省市的文理科状元。
但今年,一些表现极为优秀的考生,却选择拒绝这些名校的录取机会。他们转而报考,那些承诺更稳定就业机会、或有提供人工智慧(AI)等新兴领域学位的大学院校。这些不同寻常的选择,很快就在网络社群上引发热议。
外媒对于这个话题也非常好奇,毕竟当前的中国社会,正面临青年失业率飙高至近两年新高:18.9%。
不是选择比较差的学校“将就”
回顾8月份的中国社群,包含“拒清华的状元去了哪里”等多个标签,消息迅速在各大平台上疯传并引发热议。其中一名握有北京大学录取线资格的考生,他选择前往杭州、就读浙江大学新开设的人工智慧专业。
另一位来自重庆的高分考生,则是选择进入同样位于杭州的私立研究型学校“西湖大学”,主修半导体专业。
但教育专家也提醒读者,不选择清华北大、不代表这些学生“放弃顶尖大学去读弱校”。就以浙江大学为例,该校绝对是中国顶尖学府之一,根据今年《上海软科》(ShanghaiRanking)全球大学排名,该校位居全中国第三,仅次于清华与北京大学。
“这个选择比较像是,美国学生拒绝耶鲁(Yale)或普林斯顿(Princeton)录取通知,而选择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就读一样。”
位于中国杭州的西湖大学校园一景。(翻摄自官方微博)
就业压力不断升高
高分生志愿选择的转变,正反映中国年轻人、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艾瑟克高等商学院(Essec Business School)讲师林赫伦(Heron Lim)提到,“问题之一在于,许多人虽然想工作,但可能不具备市场真正需要的技能;或者市场根本没有创造足够的职缺,来容纳他们的职涯期望。”
中国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举例表示,他就听闻一名考生、虽确认自己成绩足以考上全国排名第四的上海交通大学,但该名学生却在苦恼、究竟是报考上海交大,或选择就读上海海关学院,因为后者能让他扩大进入“体制内”公职的机会,“这类选择直接反映当前的就业氛围,许多学生与家长、重新将『稳定』的职涯前景,置于名校光环之上。”
北京清华大学。(翻摄官网)
就业市场愈来愈“卷”,职缺数量没有增加、竞争却育发迹激烈下,专家们就表示,不少年轻求职者对第一份或初期期望薪资,也随之下滑不少。-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