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8 | 來源: 極目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楊振寧 | 字體: 小 中 大
據新華社消息,記者從清華大學獲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於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楊振寧1922年出生於安徽合肥,上世紀40年代赴美留學任教,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與米爾斯提出的楊-米爾斯規范場論,是20世紀物理學最為重要的成就之壹。回國20多年來,楊振寧在清華大學任教,在培養和延攬人才、促進中外學術交流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回顧楊振寧的童年,他在清華園度過了少年時光。在12歲那年,楊振寧就被神秘宇宙吸引,說出了“我要拿諾貝爾獎”的豪言。
楊振寧在2019年求是獎頒獎典禮現場(圖源:網絡)
紅磚青瓦,春風、楊柳,水波上浮蕩的黃咀雛鴨。
這是楊振寧記憶中上世紀30年代清華園最熟悉的模樣。在這裡,他度過了難忘的8年少年時光,奠定了日後全方面發展的文理基礎,並展現出在數學方面“異稟”的天賦與興趣。
1929年,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受熊慶來邀請來到清華參與籌建數學系,只有7歲的楊振寧跟隨父母住進了位於清華園西端的西院11號。彼時的清華剛“升格”為大學不久,賢才皆至、群英聚集。與楊振寧家緊鄰的是中國現代美學奠基者之壹的鄧以蟄壹家,其子、“兩彈元勳”鄧稼先是他畢生摯愛的好友。王國維住在16號院,毗鄰的還有中國現代數學的先驅者,數學系教授鄭之蕃、熊慶來。
在這樣壹個名師雲集、學術氛圍單純熱烈的環境裡,楊振寧盡情吮吸著知識的甘霖,饒有興趣地探索有關科學之美與奧秘的故事。
楊振寧辦公室所在地清華大學科學館(圖源:網絡)
受父親的熏陶,楊振寧很早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於兒子的天賦,楊武之早有察覺,也經常自豪地與朋友談起。但相比於“拔苗助長”,他更看重楊振寧的全面發展。在楊武之看來,作為中國人,學好傳統文化,培養健全的人格,比成為天才兒童更重要。初中壹年級暑假,楊武之請了清華大學歷史系高材生丁澤良每天早上給楊振寧講授《孟子》,講課地點就在科學館裡他的辦公室。
寧靜的科學館內,屋牆上的窗欞縱橫交錯,窗外是滿眼生機的綠色。每天兩小時,楊振寧跟隨丁澤良沉浸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妙之中,為日後取得輝煌的科學成就奠定了扎實的人文基礎。
而在當時,圍牆外的世界早已動蕩不安、內憂外患,清華園就像是壹個避風港,為楊振寧創造了無憂無慮的氛圍。“在我的記憶裡頭,清華園是很漂亮的。我跟我的小學同學們在園裡到處游玩。幾乎每壹棵樹我們都曾經爬過,每壹棵草我們都曾經研究過。”對清華園中的童年生活,楊振寧記憶猶新。-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