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9 | 來源: 鹽財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小跑著沖出辦公大樓時,李念還沒完全反應過來,自己剛剛在領導辦公室正式提出了辭去部門負責人職務的請求。
直到跑得夠遠,跑到上午因心悸而不得不坐下休息過的長椅邊,她才真切意識到——“終於為自己活了壹次”。
李念今年40歲,在西南某城市的壹個公家單位工作近15年。當時,她憑借筆試第壹的成績考入,壹步步升至處級。對於壹個出身普通工薪家庭、從小縣城考出來的人來說,這已經是很大的成就。
李念的母親對最穩定的工作有著壹種執念,而這也傳導給了李念。
可真正進入職場後,她發現工作遵循著截然不同的邏輯。升職帶來的不是更好的生活,而是更沉重的責任、更脫離實在感的工作內容,還有拒絕不了的人情世故和躲不過的暗中較量。那些接踵而來的消耗,讓她感到筋疲力盡。
這不是李念壹個人的感受。
“80後”,作為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壹代人,他們的起點與軌跡曾經無比清晰,也被寄予厚望。生活的答案似乎天生存在,不需要多余的追問。
面對壓力,他們更傾向於把擔子默默扛下來,再苦再累也先把事情做完。這種順從與擔當,讓他們壹度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也讓他們在漫長的消耗中更容易被掏空。
當“00後整頓職場”“95後拒絕升職”成為熱門話題時,看上去更穩妥,且在職場上有所成就的“80後”們,也清晰地照見了自己的處境:他們很少輕易轉身說“不”,卻也越來越難說服自己繼續忍受。
當他們決定去賭壹把,說出“我不想幹了”的時候,生活的答案仍不確定,但又好像沒這麼沉重。
接踵而來的消耗,讓職場人感到筋疲力盡/圖源:《歡樂頌5》劇照
累了
處長這壹職位帶給李念的,是“非常深刻,且非常具體的痛苦”。
手機必須放在手邊,24小時待命。李念回憶道,哪怕凌晨兩點接到電話,也要立刻起床開始工作,“因為領導馬上就要”。哪怕要求“非常不合理”,也得馬上執行。說壹句不同意見,便會被點名批評,從小會說到大會。
李念說,她曾經為了解決“壹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花了數月的時間去制定壹個辦法。漫長的鏖戰倒也能忍受,痛苦之處是全過程的心理矛盾。
她明知道這個辦法要生效,必須得首先解決很多其他壹系列問題,“先把之前那些‘跑得太快,繩子沒拴穩’的歷史問題處理掉”,但是那些問題都沒人理會。於是,她和同事們都是在明知做出來毫無用處的心理抵觸之下,硬著頭皮去做這件事。
於是,壹切變成了壹場消耗。“溝通的成本、人力的成本、部門博弈的成本都在增加,可你拿不出任何成果。”李念說,“壹般像這種情況,要麼不了了之,要麼就得想點非常規的手段。”
那段時間,她幾乎每天從早上8點忙到深夜12點,調度經濟指標的頻率從每周變成每天,再到“壹天無數次”。上班路上,她時常會看著街頭的清潔工發愣:“他們至少能把壹片路面掃幹淨,而我手裡,除了‘嚇人的數據’,什麼可見的成效都沒有。”-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